南京上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

15.07.2016  17:42

        上半年,在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继续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经济结构趋于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

        供给侧改革成效初显

        上半年,我市经济重点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体现在高耗能行业产能有所减少,库存商品有所降低,企业财务、业务成本有所下降等方面。

        市统计局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市六大规模以上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1774.4亿元,同比下降9.1%,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9.7%下降至27.5%。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6.1%;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下降14.7%。

        5月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库存同比下降4.2%,回落7个百分点,增幅由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转变为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

        在企业财务成本方面,1—5月规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同比下降8.2%。在列入统计的37个工业大类中,18个行业的财务费用同比下降。在财务费用中,下降较为明显的是利息支出,同比下降14.1%。

        1—5月,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4006.2亿元,同比下降0.7%;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1.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元。

        优势产业主导地位加强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在稳定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预计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将继续保持快于第二产业4—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预计在58%左右,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1—5月,我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6%。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4%,互联网延伸至社会多个领域,促进了行业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互联网+”助推快递业发展,1—5月规上快递业企业主营收入增长19.3%;“互联网+”助推在线旅游业加速发展,相关企业收入增长了17.8%。互联网企业也助推电子商务平台快速成长,促进信息服务业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1—5月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收入增长16.3%。

        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速比规上工业的平均增幅快5.8%。实现新产品的产值同比增长了17.8%。

        从消费方式看,上半年,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了101.3%,远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

        上半年,我市七大类14个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300亿元,同比增长12.5%。新能源汽车、卫星应用、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云计算大数据、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增幅均超过了15%。

        市经信委监测了全市新兴产业企业1200余家,其中发展最为亮眼的是新能源汽车企业,预计上半年整个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00%。南京金龙、长安汽车、比亚迪3家企业纳税增长迅猛。

        此外,基础软件及工业软件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12.5%;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6.4%;物联网产业预计实现603亿元,同比增长12.8%;智能电网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13%;节能环保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16.6%。(查金忠 刘晓)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