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被堵高架上也不挤公交车 自驾者追求舒适度

13.04.2015  12:53

  “这一天终于来了。”史权加入的一个讨论沪牌拍卖的微信群里,近来上海高架道路外牌限行时间延长的消息一直是讨论的热点。一些人在探讨如何尽快拍到上海牌照,还有人表示:“实在不行还是坐公交吧!

  作为特大型城市,集约化的公共交通被普遍认为是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根本之举。但尽管道路堵、停车难、养车贵,却并未阻止有车族的增长。究竟是什么阻挡了“史权们”选择公共交通的步伐?

   牌照价格太贵,拍不拍

  刚刚结束的3月沪牌拍卖中,132690人争抢7406张车牌额度,中标率降到5.58%。

  “再涨下去,一张牌追得上一辆车的价格了。”家住松江九亭的史权在中山公园附近上班,拥有一部自驾车于他而言是“刚需”,“我周围不少人都是这样,买车要么为上班方便,要么有了小孩要改善出行。

  史权参加过4次拍牌均以失败告终。他的朋友里,有人已拍了一年未果。有相熟的“黄牛”告诉他,限行政策很可能引起一波拍牌高峰,但也可能部分人就此放弃,所以现在“黄牛”也在观望近期联系代拍人数的变化。

  高昂的价格和“一牌难求”的局面并未阻挡人们购车的热情。去年全市小客车219万辆,增幅9.7%;私人小客车注册量为181万辆,增幅12%。这还不包括数量庞大的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车辆。

  相比之下,城市道路的增长少得可怜,拥堵成了无法避免的“硬伤”:上海中心城区道路拥堵累计时间延长,形成了早、午后、晚高峰三个拥堵高峰,并逐步呈现午后高峰向晚高峰延伸,以及早高峰提前的趋势。也正因此,不少人认为限行政策只能缓解目前的拥堵情况,却无法成为治本之策。

   公共交通太挤,坐不坐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确保公交优先是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公交出行人数即使只上升1%,换算成私家车,路上能减多大的量!

  “宁愿在自己车里堵得慌,也不要在公交车、地铁里挤得慌。”多数已购车或计划购车市民的想法和专业人士的期望并不相同。

  “我们都听过父母那时挤公交脚不沾地的故事,现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肯定不愿再过那样的生活了。”今年31岁的市民杨宇强每天驾车往返于浦东三林的家和南京西路的公司,早晚高峰都会被堵在高架上,但他认为:“一个人坐着,听听歌,没那么烦躁。

  相比之下,本市多个轨交站点早高峰已出现需等候多部车才能挤上的场面,这让市民更不愿放弃自驾。史权上班看似只需换乘两次共10站路:“但我家到地铁还有2公里,而且地铁绕,自驾能节约20分钟,还不用跑来跑去。”杨宇强说,自驾出行的人对交通舒适度有要求,但目前公交仍处于满足基本需求的阶段,“对自驾者缺乏‘核心吸引力’。

   交通建设布局,细不细

  在一些专家看来,与国外一些机动车保有量同样居高不下的发达城市相比,上海交通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出行量极大:2014年上海快速路日均交通总量同比增长约7%,中心城越江交通日均总量增长1.2%、高速公路日均车流总量增长约13.2%。

  在车辆不断增加、道路无法拓展的情况下,通过公共交通满足有车族的出行需求是根本之道。

  “在交通建设布局中能否考虑更全面,推出的举措更有针对性?政府更多关注的是‘有没有’,但现在的交通状况已到了要同时关注‘好不好’的时候。”一些自驾族建议,吸引自驾转公交,关键是满足自驾车人员的需求。目前城市公交布局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外,能否分得更细?记者走访发现,本市不少轨交和公交线路潮汐式拥挤状况非常明显,特别是8号线、10号线一些高峰时段非常拥挤的站点,一过上班高峰后立即空下来。“现在上海的整体交通是潮汐式的,如果把潮汐的两个峰值拉开,中间部分延长,就能减少城市拥堵状况。”有专业人士建议,可以鼓励企业错时上下班以缓解城市拥堵,增加上下班公共交通的舒适度,既能让员工完成部分工作,回家的路也能走得更舒适。记者简工博

  原标题:宁被堵高架上也不挤公交车自驾者追求舒适度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