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如东经济装上强引擎

11.02.2015  14:09

  中国江苏网2月11日讯 “过去,如东没有国道,没有高速,也没有铁路,我们上大型装备生产项目最担心的就是外运卡脖子。去年海洋铁路和228国道相继通车,6号通洋高速建成通车,今后南运北运都十分方便,所以,我们研发的首台风电机组选择在上个月中旬提前下线。”9日,中船重工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投资如东的江苏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目前具备年产50万千瓦机组的生产能力,运输几十米长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靠的就是国道和高速,今后将搭大交通的便车,打造成为海上风电产业基地。

  “三无”变“三通”,如东经济装上强引擎。“高速一通,这几天前来如东考察投资环境、洽谈项目的国内外客商,比以往多了一倍多。”如东县委书记詹立风说。

   终圆“三通”之梦

  如东海岸线从西北延伸到东南,绵延106公里,拥有104万亩滩涂和近100万亩临海产业用地。2008年与国际航道直通的洋口港正式通航,然而,却是江苏惟一没有国道、没有高速公路和少数没有铁路的县份。一些客商看好如东沿海土地充裕、海运与国际联网等10大优势,但面对交通“三无”还是不得不放弃投资愿望。

  沿海大开发,需要大动脉。经过县市共同争取,2010年10月28日,江苏临海高等级公路如东段工程破土动工,前年7月率先建成通车,不久,这条南北跨越10多个省市的临海高等级公路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228国道。海洋铁路同日开工建设,去年1月16日通车。百万如东人盼望已久的通洋高速也是同日开工。一日同时开工建设三条“天路”,在全国也属罕见。

   鲜活农产品飞进城

  “我们合作社种植的西兰花菜,过去没有国道,货车要从小路上绕到如皋,一路颠簸运到北京,鲜菜损失率达到6%,去年国道通车后,运到北京,路上行驶时间少了将近两个小时,鲜菜损失率下降到0.6%,平坦的228国道是条惠民路、利民路。” 如东县东海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海旭告诉记者。

  如东县东海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大豫镇农场社区,在228国道西侧。“我们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就是看到国道向北直达北京、向南直达广东的优势,去年从1000亩一下子猛增到5000亩,今年扩大到1万亩。

  借力通达,发展惠民经济,如东得益的不仅有3万菜农,还有3万名虾农、渔民。去年,广东、广西、大连的虾贩子把带有增氧机的厢式货车开到如东虾农在滩涂和垦区盐碱地上的养殖池塘边,以每公斤64元至80元的价钱,收购南美白对虾,虾农赚得盆满钵满,全年净利润14亿元。“鲜活水产品的货车在国道上跑得快,氧气足,成活率高,要是没有国道的话,我们出的价钱要下浮20%。”来自广州的虾贩子周春华坦言。

   路路通赢得老外青睐

  去年4月28日,荷兰恩智浦与大唐电信强强联手创办的大唐恩智浦半导体有限公司在如东经济开发区投产,拉开挺进汽车电子领域、加快布局集成电路高端产业链的大幕;8月21日,德国巴斯夫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农化企业——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在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投运……

  近年来,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登陆如东,去年外资到账3.6亿美元,跃居全市5县(市)第一。

  告别“三无”,大交通成为如东经济发展强引擎。在外资竞相安营扎寨的同时,10多家中资大企业抢滩如东。去年,世界500强的中化集团,投资25亿元,在如东上马植保产品项目,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达效。

  记者 杨新明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