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诚信为基石 法治为保障

12.01.2016  11:04

  昔日IT零售商成功实现跨界转型跨境发展

  非公企业守法诚信典型巡礼

  2014年,成功收购英国老牌百货公司House of Fraser,让低调的三胞集团进入公众视线。

  这家在许多人印象里是南京珠江路上“卖电脑”的民营企业,经过22年发展,如今已拥有超过100家独资及控股企业,总资产突破700亿元,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宏图高科和南京新百,全球员工超过9万人,行业涉及金融投资、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健康医疗、地产开发等板块,业务拓展到北美、欧洲等地。

  在IT零售商生生死死、起起落落之间,三胞集团不仅成功跨界转型,而且还实现了跨境发展,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和依法治企的理念功不可没。

  老实做人,精明做事

  1994年,创业之初的三胞集团还是以电脑业务为主。创始人袁亚非在朋友介绍下与深圳一位供应商见面。酒桌之上,供应商要求先打2万元意向金再发货,袁亚非欣然同意,尽管货到付款是当时行规,双方也没签合同,第二天他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打了款。这位供应商后来成为“三胞”创业初期重要的合作伙伴。

  “90年代初期整个市场环境并不成熟,而袁总提出的要求是‘老实做人,精明做事’,首先要讲诚信。”三胞集团高级副总裁岳雷说,20多年来,“三胞”的企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拓展,诚信始终如一摆在首位、放在核心。1996年,“三胞”推出“三包服务”,所有商品一周内包修包换包退货,后来又发展为专业生产、统一价格等“九大承诺”。宁可牺牲一点利益、损失一点利润空间,也要换取消费者认可和品牌忠诚度。

  “拥有实力的企业拥有现在,拥有责任的企业拥有未来。这已成为集团上下的共识。”岳雷告诉记者,2011年,集团在中层以上干部中发放调查问卷,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三胞”这么多年快速发展的经营之道何在,在创新、人才、战略、诚信四个答案中,87%员工选了诚信。

  守法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2013年,“三胞”在全国下属100多家公司开展了“诚信三胞”主题教育活动,修订出新了20多条制度,将诚信、守法制度化落实。集团法务部门还整理了国内20多年来民营企业因失信而失败的案例,作为反面教材供公司上下学习警戒,强化经营守法诚信意识。

  2015年新《广告法》实施后,集团及时在营销管理人员中举办公开课,对新《广告法》进行解读,并对集团各平台各部门宣传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重点分析,以避免法律风险。

  目前,“三胞”在全球有9万员工,近5年来没有一起合同纠纷,“五险一金”实现全员、全额参保。

  法治对企业形成自我约束,坚持守法也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三胞”在“走出去”收购海外公司、引进海外品牌的过程中,集团法务部门首先对这些海外品牌的标识和技术进行清查,避免侵犯他人的商标、专利等权利,同时在海外品牌引进国内后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申请自己的商标和专利,避免日后被他人侵权。

  信誉成为企业最大资产

  2011年,“三胞”在南京市首家成立了民营企业纪律委员会,把诚信、依法、廉洁等要求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进党务公开、企务公开,积极收集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维护党员、职工的各项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助推集团平稳、健康和谐发展。

  早在2002年左右,“三胞”就成立了独立监察室,消除权力执行中的“死角地带”和“弹性空间”,预防职务犯罪,推动各项经营管理规范、制度、流程的有效执行及不断完善。

  2012年开始,“三胞”的授信规模达3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集团走出去战略。2014年,集团成功收购了英国老牌百货公司House of Fraser,当时该公司欠有4亿英磅高息债务,收购一年后债务到期,受益于良好的信用,“三胞”获得4亿英磅的纯信用低息再融资,并且无需任何资产抵押,仅此一项,就为企业每年节约财务费用1000多万英磅。信誉,成为企业最大资产。本报记者郁芬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