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年内百处人员密集场所配地震救援设备

11.05.2016  17:34

  5月10日,南京市应急办、质监局、地震局等部门,联合在南京新百集团开展应急避难演练活动。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将利用3年时间,在商场、医院、影剧院等100处人员密集场所,配备应急棒、应急救援箱、安全疏散通道,万一发生地震,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疏散救援。

  地震发生时,避险不当容易造成伤亡

  研究统计表明,人在地震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离开建筑物”。其实,地震发生的时候,慌张逃窜是不对的。

  那么,正确的避险方法是什么?5月10日的演练现场,模拟了6.5级地震时商场的应急状态。当警报响起的时候,商场里提示,不要乱跑,要保持镇定就地避险;30秒后,商场内出现手持红色荧光棒的安全引导员,大家在引导员的引导下,快速逃出商场,来到相对安全的空旷地。与此同时,商场应急搜救组进入现场进行搜救,物资保障组对设施设备进行关停,并切断水源、电源、气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南京市地震局局长蔡艺介绍,人员密集场所在应对地震时,处置能力相对薄弱,极易造成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我国以往发生的灾害性地震和有感地震中,不同程度出现过人员密集场所中由于人们对地震的恐慌和避险不当,造成本可以避免的伤亡,如躲避位置不当、遭室内物体倒压、惊逃室外途中被砸、拥挤踩踏等。

  去年,根据《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国家标准,南京市专门编写了《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应急与避险工作指南》,对大型商场、中小学、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给出方案和建议。

  100处人员密集场所将按“标准”配备

  “南京处于华北地震区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内,北有郯庐断裂带,南有茅山断裂带。虽然两个断裂带不横穿南京,但南京夹在两个断裂带中间。南京的抗震设防,按照抗震烈度7度来设防。”南京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历史上,南京曾经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公元548年,南京发生了5.25级地震。近些年,南京尽管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2年高邮4.9级地震,南京震感强烈,新街口地区很多人跑出高楼。

  南京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南京而言,在人员密集场所实施相应的地震避险国家标准,很有必要。去年,已经有3家商场成立了地震应急避险领导小组,在商场配备了应急救援箱等,接下来,南京将利用3年时间,在医院、大型商场、影剧院等100处人员密集场所,实施推广这种做法。

编辑: 郭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