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三多”折射农业现代化加速

09.06.2015  12:58
        眼下,正是“三夏”农忙时节,泰兴市各地都在抢抓天时,争相将成熟的小麦颗粒归仓。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欣喜地发现一些新现象:单打独斗的农户少了,农户之间抱团农忙的多了;田间地头小型手扶拖拉机几乎绝迹了,各种功能完善的大型机械竞相上场;各地大量秧池的出现,机插秧势必会成为今年水稻种植的绝对主流。经济社会在发展,农业装备在升级,农户的思想理念也在转变,农业现代化的脚步迈得铿锵。
        农户单打独斗少了、捆绑结对多了——劳动力减少催生互助小组
        待收割机停靠田头,一辆电动三轮车即凑上前装小麦,装满后又由几位农户将车推到路上,随后另一辆车又跟了上来……如此重复,现场八九辆电动三轮车不停往返于田头,近20位农户齐心协力劳作,将一车车新收获的麦子运到各个农户家中。这是6月1日下午,记者在曲霞镇朱圩村15组看到的场景。
        “平时,就我们老俩口和婆婆在家务农,如果不是大家相互之间帮忙,都不知道这个农忙该咋过。”比较当下农忙的变化,村民周桂英体会很深。过去,农户只顾收获自家的粮食,田少的可能相对快点。一旦遇上恶劣天气,可能还会因为谁家先占用晒场而吵得不可开交。“像现在这样大家一起劳动的场景,像回到了大公社时代。
        农户之间互相抱团,已成为如今农忙的习惯性“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获得财产增长的机会不仅局限于土地,许多人从第一产业走向二三产业,从事田间农作的人员越来越少。再加上留守的大多是些老弱妇孺,也为农忙期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带来不便。农户之间脱离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向现在的互相帮忙已成必然。
        河失镇毛庄村村民杨月琴家的农忙也是如此。为了感谢“搭把手”的左邻右舍,她特意买了几箱牛奶和几包香烟,还准备了一桌饭菜。“大伙这么辛苦,不准备点东西犒劳一下,心里过意不去。
        手扶拖拉机少了、大型机械多了——农业机械升级有利秸秆还田
        “三夏”农忙谁最忙?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个多选题,也是令镇村干部神伤的话题。过去因为缺乏大型机械作业,秸秆得不到充分还田,农户们往往选择一烧了之,秸秆禁烧成了这段期间全省上下的重要工作。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记者在田间看到了许多大型农业机械的身影,过去的手扶拖拉机基本看不到踪迹了。
        根据《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推进工作实施办法》和《江苏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泰兴市把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秸秆禁烧、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作为改良土壤、增强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全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上半年,泰兴市计划投入5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1293台套,计划完成夏季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52万亩,还田率达80%。
        全市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数量不仅在增加,其档次也在升级。据市农机部门介绍,2012年之前推广的大中型机械中,80马力以上的仅占5%左右,而近3年新增的农机中80马力以上占80%,其中100马力以上的占5%左右,碎茬、深耕能力大幅提升。
        为促进秸秆还田,泰兴市还对进入夏收市场的农业机械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凡是不按照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一律不允许在泰兴市境内作业。来自连云港的蒋伟今年刚换了辆福田雷沃谷神联合收割机,如今靠这身装备他能够在泰兴市揽到不少农活。“这台机器能将秸秆茬控制在10厘米左右,还能把秸秆粉碎成碎末,有利于秸秆还田。
        直播稻少了、机插秧多了——植播方式转变提高亩均效益
        持续一天的大雨,让虹桥镇六圩村种植大户杨峰的60亩秧池看上去更有气势。尽管自己只有近2000亩土地,但他的秧池能额外为其它4000亩机插秧田提供水稻秧苗。他告诉记者,这些秧苗有的是其他种植大户的,有的是本村村民的。
        多日的田间地头采访,记者发现今年全市大面积推广机插秧水稻植播方式,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大力宣传发动、争取资金扶持补贴、加强技术培训等方式,一改过去水稻直接播种的落后方式,促进了新技术、新农艺的推广应用,直接推动了机插秧面积的扩大。
        而与传统的直播稻相比,机插秧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市粮作站站长周正元列举起来:产量高,全市近3年机插秧亩均产量比直播稻高出30—50公斤;效益高,全市近3年机插秧亩均纯收益比直播稻高出100—150元;出米率高,机插秧平均出米率比直播稻高3—5%;机插秧种植风险小于直播稻,安全省心。
        对此,滨江镇种植大户戴跃明深有体会。原先他种植水稻采用的是直播稻方式,虽然看上去比机插秧省下了机耕费、育秧费、插秧费等近百元,但后期田间滋生大量的杂稻和杂草,须耗费大量的人力除草,用工和用药成本大量增加。“一开始我是图省钱,谁知到最后算下账来,不但亩产比机插秧低了百十斤,还额外增加了一笔人工开支,真是吃力不讨好。”2013年起,他开始在农场全面采用机插秧,如今他极力劝说周边农户大面积推广机插秧。
        据统计,今年泰兴市实施秧池总面积近4200亩,按照1:100的比例可为42万亩水稻提供机插秧秧苗,机插秧率超过全市50万亩适宜机插秧水稻总面积的80%。
作者:朱熊 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