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他们创作排演百部小品
小品《较劲》排练现场。
昨天上午,献礼靖江市第34届文化节的小品《较劲》,开始了第三轮的排练。小品表演团队,是个独特的组合:40后、50后、60后、90后,这其中就有靖江最早的“小品人”,30年来,他们排演了上百部小品,丰富了靖江的文化生活。
80年代首演小品
上世纪80年代,小品这种艺术形式刚刚形成,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相声小品热。就在那个时候,黄铭第一次接触到了小品,偶然的机会,和现在团队中的严侠娟和张金城,一起成为了靖江最早的“小品人”。
“那时候我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人生经历不是很丰富,为了能把小品中的人物演活,我接触过各行各业的人,感受他们的点点滴滴。”黄铭告诉记者,小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物塑造是否鲜活,而他们创作小品并不只是为了让观众一笑而过,而是希望在观众心里留下一些东西,所以表演的小品一般都富有深意。
黄铭是团队中的笔杆子,一旦有好的灵感就会自己创作剧本。“小品其实也是源于生活,写剧本前我会先大体构思出主题,成熟后动笔设计人物形象。一般完成一个剧本,我都要翻阅很多资料,再实地走访靖江大大小小的地方,只为真实和生动。”黄铭说。
堪与专业演员相媲美
团队中,60岁的严侠娟是唯一的女性,虽然没经过专业培训,但对小品有着强烈的热情和天赋。她从1989年接触小品,作品《救》于2013年获得国家级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2012年第十一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比赛特等奖。
两年前,三人表演的小品被央视看中,受邀去北京表演。然而到了北京,节目组要求重新更换主题,全部重排。距离演出只有一个晚上,“老小品”们熬夜写剧本,紧急排练新小品,赢得观众的掌声。
“老小品”们常要自制道具,有时为了排练,连续几天都不回家。黄铭30岁那年接到一个小品,要演一个70多岁的老人,年龄差让黄铭找不到感觉。他来到人民公园,和老人们打成一片,听他们说话,看他们的神态动作,整整一个多星期,终于从外表内心都能表演出一位老人鲜活的形象。
《较劲》出炉融入年轻血液
今年3月份,团队一拍即合,决定为靖江市第34届文化节筹备一个小品节目。黄铭依据蹬三轮车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白礼芳老人为原型创作《较劲》,以老人和食客因一碗馄饨引起的争执开篇,随后老人与一位女大学生见面,讲述了老人靠蹬三轮车来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故事。
眼下,《较劲》已经开始后期的“扣细”排练,并且邀请了常州导演孔详瑜来负责全局把控、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舞台调位。
目前,靖江还在坚持演小品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也更愿意留在大城市发展。今年,“老小品”团队里融入了年轻的血液,这些年轻演员都表示,自己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全是结合生活经历,一腔热血还原生活,如今小品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