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致富农民,夯实“粮安工程”基础

23.06.2015  10:52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后,如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课题,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粮食部门,应该坚持把助农增收,加强粮食安全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落脚点,严格落实惠农政策,鼓励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推进优质粮源基地建设,实施高效农业,从而带动农民致富。

    邗江区现有耕地25.53万亩,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4.8万亩,秋粮种植面积22.12万亩,粮食总产量约16.72万吨。从数据上看,我区相较于其他县、市、区可谓是产粮小户,许多惠农政策往往补了“大户”,冷了“小户”,如何有效提高粮食产量,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促进农民增收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整合土地资源,发力粮源基地。

    2010年7月,经过几处考察,邗江区槐泗镇实施省国土资源厅“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优质粮源基地。该项目涉及两个行政村,二十个村民小组,农户居住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为603.6亩,住户562户,农业人口2251人,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小型企业4个。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目前区域内拥有高标准农田5000亩,水域面积有1200亩,排涝流量3个,灌溉泵站20座,沟、渠、路、涵、闸、泵站等田间建筑物500余座,改造土壤0.4万亩,营造农田林网450亩,其他设施均已配套齐全。该优质粮源基地投资总额5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00万元,自筹50万元。

    实施“万顷良田”项目,推行规模种植,以农民土地流转为基础,搭建土地流转平台,不仅克服了人均宅基地面积偏大、土地利用不集约、村庄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不利因素,而且维护了农民集体土地的合法权益,村民只按土地面积每年拿固定租金以及根据优质粮源基地的经营状况享受分红,不参与经营,不承担风险。

    二、构建有效载体,实现模式突破。

    打造优质粮源基地必须因地制宜,创新理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对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瑞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运作主体和有效载体,以“新理念、新模式、新途径”为思路,实施“多元化参与、多渠道发展”的理念。鼓励龙头企业、社会团体、专业大户、中介经纪人及科技人员等有能力的个人和组织加入合作社,确保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经营。

    合作社推行“农户+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即以农民土地流转为基础,通过合作社将土地承包给种田大户江苏双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种植,这种新型的方式可以带来三大好处,第一,龙头企业更加方便统一规划,进行集约化经营,在基地内推广测土配方、秸秆全量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插种等高科技,把优质粮源基地建设作为生产的“第一车间”,有利企业做大做强并为之提供稳定、充足的粮源;第二,国家粮食部门可以增加来年入库的小麦数量,保证粮源充足,同时有利市场稳定,提高保供水平。2012年6月,国家粮食标准质量中心唐瑞明主任在邗江督查夏粮收购工作时,说“现很少见到质量如此好的小麦”,这给予了槐泗优质粮源基地一个很大的肯定;第三,农民固定拿到“土地工资”,规避风险,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参股分红得利金,出门务工得酬金,有利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农民、种田大户、当地政府及粮食企业共同得到实惠。

    三、落实惠农政策,见证农民增收。

    2013年和2014年,邗江区粮食局以“瑞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为契机,争取到中央财政的支持现代化农业资金项目100万和300万,打造更加全面的灌排配套设施、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的“高产优质粮源基地”,实现企业优势和农民劣势的互补,探索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目前,区粮食局还在积极洽谈水利农机、财政、农委等相关部门的项目,积极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力求为优质粮源基地争取更多的资金,同时也帮助粮食部门逐步摈弃从前单一的“购、销”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调整了产业结构,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落实惠农政策,建设优质粮源基地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一方面当地农民可以固定拿到“土地工资”,规避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优质粮源基地需要有效地打理,种田大户大多聘用当地闲散的、有种田经验的农民为其工作,有长期管理人员,也有短期劳务人员。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长期劳务人员如管水、植保、病虫害防治等劳务工资一年平均收入35000元左右,高的达40000多元;季节劳务人员一年平均收入16000元左右,高的达20000元,基本达到或超过在集镇工厂打工收入水平。2013年与2014年,当地农民平均增收520元/户。而秋季栽种的“王才林5059”水稻品种,平均亩产提高了200斤,单产达到了1400斤左右,仅槐泗基地今年稻谷总产就突破500万斤。

    以建设优质粮源基地为抓手,发展粮食规模种植,可以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夯实“粮安工程”基础,实现粮食大安全。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行业优势,尽最大努力给予农户在粮食种植、收购、整晒、储存等方面提供各种便利和技术支持,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政策,确保收粮款项及时兑付,同时巩固和扩大农业保险,提高保险覆盖面,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多想办法,多干实事,促进农民增收,服务“三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