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 探访宿迁各行业“半边天”里的铿锵玫瑰

09.03.2015  15:33

   中国江苏网3月9日讯 (记者 吴琪 张又千)昨日,又是一年的三八妇女节。在这个充满爱的节日里,记者深入各行各业,寻找身边的“半边天”。不论是社区的“知心大姐”、秉公执法的女法官,还是发型师、面点师,生活中,她们或许是平凡、不起眼的,但正是有了她们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多彩。昨日,记者对她们进行了采访。

李娟:社区里的“知心大姐” 

  10平方公里、近20个小区、4万余人……有一位平凡的女性一直守在这,17年默默无闻。这期间,她调节了无数家庭矛盾,慰问了无数贫困家庭……她就是宿城区双庄镇靳塘居委会妇联主任和计生专干李娟,作为两委班子成员中唯一的女性,她让社区工作变得更加暖心,常被社区人称为“知心大姐”。昨日,当记者赶到靳塘社区时,她正在对人口信息管理台账进行更新。

  今年44岁的李娟看起来十分干练,得知记者的来意,李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说,工作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以前在厂里工作过,后来竞争上岗,我恰好被录用了。”回忆过去,李娟称自己当时刚刚结婚几年,对于社区工作了解不多,也用了很长时间才适应。

  现在的李娟分管社区妇联、计生、政工三项工作,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单位,晚上下班后也会不知不觉再等两个小时。“因为有些居民下班才能过来办事,担心他们有急事找不到人,我就会迟点走。

  李娟说,除了日常常规工作,便是给群众做思想指导。“有一次坝西组一对年轻的夫妻因为矛盾,妻子离家出走,前后做了几个月的工作,她才回到自己家中,现在感情特别好。”每当李娟调解成功,自己也会特别欣慰。因工作时间长,李娟跟群众关系也很熟,每当有新政出来,都会有一些群众来和自己聊聊,“去年放宽‘二胎’的时候,30多对夫妻过来办准生证,甚至儿媳妇和婆婆一起来的,跟我聊天说都想生该怎么办。

  据靳塘社区支部书记葛修刚介绍,因为社区工作量比较大,而计生方面工作比较繁琐,一环扣一环,所以李娟每个月至多只休息3天,但她毫无怨言。

  这个三八妇女节,除了日常工作,李娟同时在查阅单亲家庭、贫困母亲的资料,准备一一去慰问。“因为丈夫去世了,孩子正在读大四,家中只有两位老人,所以空闲的时间多一些。”李娟的眼睛有些湿润,她说,丈夫在的时候,总会陪自己过三八妇女节,感觉很幸福,现在自己会和一些好姐妹坐坐聊聊天,感受工作之余的惬意。

葛娜:在工作中诠释司法为民 

  今年28岁的葛娜是沭阳人,2011年从河海大学硕士毕业后,同年起任我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书记员,去年11月起,成为民事审判第一庭一名光荣的女法官。昨日上午,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记者见到了正在加班的葛娜。

  “从小就对法律有一种特殊的崇拜,觉得很神圣,也很欣赏法律所需要的那种冷静、理性的思维方式,希望自己可以成为那样的人。”葛娜告诉记者,自从自己11年前选择法律,便从来没有后悔过。葛娜说,现在的工作需要自己开庭、调查案件、写法律文书,责任和压力都比以前大。

  民事案件一般比较琐碎,即便是最普通的婚姻家事,对葛娜来说也没有小事。“我处理的民事纠纷主要包括合同纠纷、婚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几大类。”葛娜说,因为女法官兼具女性的柔情和法官所需的威严,在处理案件时细腻一些。以婚姻纠纷为例,到法院离婚的不少都是四五十岁的夫妻,自己先期调解时会尽量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缩小彼此的代沟,发挥女法官的优势。

  身为一名85后,葛娜坦言自己资历尚浅。“因为任法官时间不长,需要努力向前辈学习,希望自己处理的每一起纠纷都能得到当事人的认可,真正地替他们解决矛盾。”葛娜说,今后将和同事们继续努力,忠实履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神圣使命。

  作为婚后的第一个三八妇女节,葛娜选择将加班时间尽量缩短,然后回家和丈夫一起过节。“我们两人平时都比较忙,晚上都要加班,基本不在家吃饭,但生活得很充实。”葛娜说,打算中午和丈夫一起做饭吃,下午一起去逛逛街,过一个平淡而又幸福的三八妇女节。

康艳:手中剪刀演绎完美发型 

  衣着时尚而得体,形象端庄而精致,说话温和而亲切,这就是记者对康艳的第一印象。当记者在市区张四美容美发店见到她时,这位1993年出生的女发型师正忙碌而有条不紊地为客人做着头发。

  “从电大中专毕业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做酒店管理工作。”得知记者要采访,康艳在烫发的间隙跟记者攀谈起来。康艳说,其实她中专时学的专业是酒店管理跟现在的职业是完全不相干的。

  康艳说,因为从小她就喜欢“摆弄”头发,于是就想干脆做理发师算了。没想到这个想法得到父母大力支持,他们认为这个职业很稳定,人总要剪头发的吧,学会这门手艺肯定不愁吃喝了。

  2009年,康艳找到当时市区生意最好的张四理发店,应聘做一名学徒,从此以后就与理发这个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做学徒工资低也很累,但我并没觉得苦,可能因为我天生性格乐观吧”。康艳说,她一边在店里踏实地跟师傅学技术,一边不停地找机会外出培训、考证。别人要学两到三年才能成为一名发型师,而她2011年初就通过各种专业考核,正式升级为一名发型师了。“

  一般发型师都是男性居多,小姑娘做发型师很少,但我从来没有后悔选择这个职业,甚至很热爱。”康艳说,发型师的工作很辛苦,一般是早上九点一直工作到晚上九点,节假日更是繁忙。但她觉得人不该年轻力壮时就怕吃苦,趁年轻多做事,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提到三八妇女节怎么过,这位年轻的女发型师爽朗地笑了。“赶上三八妇女节,肯定更要为女顾客做好服务了。虽然不放假但我自己也会犒劳自己的,两天前休息的时候,我就给自己置办了一套春装,还给妈妈买了一条丝巾作为节日礼物。

刘顺利:用面点捏出玫瑰人生  

  面点是中国烹饪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点师归类于厨师,繁重的工作特性决定了这个职业大多以男性为主。而从15岁起,刘顺利就为自己选择了一生的职业,那就是做一名女面点师。

  在一个茶吧里,刘顺利与记者聊起了她的故事。“我父亲是经开区三棵树人,母亲是宿城区耿车人,他们婚后就到新疆投奔我在那边支边的外公了,我是在新疆出生的。”刘顺利说,她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直到10岁那年,母亲因为食道癌去世,悲痛的她每天思念着母亲却不得不迅速独立起来,担起家务和照顾妹妹的重担。

  15岁那年,在职中读烹饪专业的她发现自己对面点感兴趣,于是便一边学习一边到酒店做学徒。“那时很苦,冬天冻疮都生到了手腕,很多男孩都坚持不下去了我却一直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18岁那年刘顺利正式成为一名面点师。在新疆石河子、哈密的一些大型酒店,她的中式点心和西式点心做得小有名气。

  2007年,她开始到上海工作,职业视野更加开阔,爱学习的她更是如鱼得水。2009年,她回宿迁老家为妹妹办户口。“我妹妹的户口需要长时间办理,于是我就打算先在宿迁找份工作,因为我曾跟父亲说过由我来负担妹妹的学费。”刘顺利说,当时宿迁的面点行业发展还不行,精通中西各种面点制作的她很快被一家星级酒店聘请做主管。也就在这段时间,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并恋爱了。

  2010年她结婚了,因为成了家而且老家亲人都在这里,刘顺利决定定居宿迁不走了。“2012年,因为找我的酒店很多,便想着承包一些酒店的面点来做。”刘顺利说。目前,包括威尼斯、君临国际、状元楼等六家饭店的面包制作都由她来承包,而她的月收入在万余元左右。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决定给自己放个假,中午跟朋友去逛逛街。下午再去新开的恒力大酒店谈面点承包,试菜之后应该就能确定下来了。”刘顺利开心地说道,她觉得自己能从事这份喜爱的工作真的是一种幸福。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