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意" 泰州民情日记讲述检民好故事

22.01.2015  12:08

   导言   去年以来,泰州市检察机关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立体化检察群众工作模式,探索开展“千村(社区)万户检察行”活动,实现检察服务全覆盖,努力在践行执法为民宗旨、回应群众新期待中,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目前,此活动已深入全市1402个村和社区,播放检察微电影、专题片492场次。6位省级领导先后视察并予以充分肯定,相关经验做法被省检察院转发。

  “用脚步丈量民意,用真心换取真情。

  “检察官到乡村和社区,这样的形式接‘地气’,我们的法律监督工作更有‘底气’。

  “群众工作,就要这样零距离接触群众。

  ……

  这些刊登在《泰州日报》上的民情日记,直接来源于泰州检察机关开展的“千村万户检察行”活动。

   一张服务网:覆盖城乡各地

  千村万户,起源于泰州市下辖的姜堰区检察院。

  “城东村、通扬村、西桥村……”每天下班前,姜堰区检察院干警郑大鸣总要出神对着办公室墙上的图看看,图上是姜堰区社区、乡村分布情况,巡回检察服务车开到哪儿,老郑都要在那个地方插上小红旗。

  “这个办法、那个办法,还是由检察官直接到老百姓身边去这个土办法最管用。”对于服务群众,从检多年的老检察郑大鸣由衷地感慨。

  2014年1月,起源于姜堰区检察院的做法在泰州全市检察机关推广,统一命名为“千村万户检察行”。

  “千村万户检察行”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泰州检察群众工作开展得比较早、比较实,本报也多次跟踪报道。

  2014年起,泰州市检察机关以“千村(社区)万户检察行”为主线,与8家检察为民服务中心,检察群众工作站、乡镇检察室等67个群众服务平台各个群众服务点串起来,编织成严密的法律服务网络,确保将检察服务延伸到最基层,使得立体化群众工作更加丰满。

  人员配置上,由“退二线”老同志和年轻“三门”干警组成专门工作队,实行老同志相对固定、新同志定期轮换、业务部门派员全程参与的工作模式。对“群众工作流动服务车”进行升级转换,组建“巡回检察大篷车”,配齐配强硬件设备,增加了投影仪、电脑、音响、远程视频接访移动终端和移动桌椅等,确保能够在田间地头和群众家门口便捷地开展各项检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