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良田催生高效农业,规模种植彰显惠民实效

28.02.2015  16:09

      在当前粮食市场一体化的大形势、大环境下,产业分工日益明确,市场进一步细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步改变。单从产需方面看,我区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是品种结构、区域性粮食供求矛盾逐步显现,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产生地域错位,因此加快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设新型优质粮源基地,加强产销合作,发展粮食产业经济迫在眉睫。

      邗江“万顷良田”工程位于槐泗和公道两镇,其中槐泗基地拥有可耕种面积5000亩,水域面积有1200亩;公道基地耕种面积约有8000多亩。三年多来,基地配套不断完善,种植品种不断改良,稻麦产量连创新高,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超千元。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央财政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基金,进一步完善基地配套,并已成功打造绿化工程。今年农业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现场会在槐泗基地成功召开。2014年,两大基地给我区提供优质小麦近900万斤、优质稻谷1400余万斤,规模化种植优势凸显。这主要依靠提升“四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

      一、提升工作创新力,实现体制模式新突破。以“新理念、新模式、新途径”为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专门成立瑞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公道谷营兴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万家粮农业生态园,推行“农户+基地+合作社+生态园+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社会团体、专业大户、中介经纪人及科技人员等有能力的个人和组织加入合作社,实行“多元化参与、多渠道发展、企业化经营”。此种方式带来三大利好,即有利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增实力;粮食部门保证粮源稳市场;农民就业分红增收入,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二、提升科技支撑力,实现品牌战略新突破。一是坚持智囊引路,开启校企合作。目前,已与扬大农学院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基地“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初步建立,而优质粮源基地作为农学院学生的“实习基地”,将被打造成“创新农业”教学示范基地。二是选择优质品种,走品牌战略之路。经多方考察,专家实地指导等,选定江苏省农科院所长、双兔米创始人王才林博士培育的高产优质稻谷种子作为基地种子品种,该品种受到国家粮食标准质量中心唐瑞明主任的高度肯定。三是坚持标准化种植,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推广“七统一”管理,即统一良种、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灌溉、统一收割,做到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标准化种植。同时,推广测土配方、秸秆全量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肥料、用药量等大幅下降,结实率提高,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目标。

      三、提升公共服务力,实现多方合作新突破。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工作班子。按照工程推进多“串联”、少“并联”、“一个领导一管到底”的原则,对项目进行扎口管理;二是抓协作议事,形成沟通平台。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开发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为确保沟通及时,我局建立起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间的直接沟通网络和同步议事平台;三是抓落实推进,建立多方协作。在全力打造优质粮源基地的过程中,我局主动配合各方工作,分步落实推进,逐步建立起农民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与企业等多种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规模化粮食种植基地发展。

        四、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发展目标新突破。一是坚持规模种植,开启粮食产销一体化之路。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为契机,打造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的“高产优质粮源基地”,既争取了有效粮源,也从单一的“购、销”经营模式,延伸了产业链,调整了产业结构,提升了为农服务能力。二是坚持拓展产业外延,推动粮食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在保证粮源的基础上,全力打造生态农业,提升产业品质。目前槐泗基地成功牵手本地建筑龙头企业邗建集团,建立绿色蔬菜、有机稻米配送中心,已形成产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还缺乏统一规划,小、弱问题突出;资源整合及产品开发不够;品牌建设、精深加工滞后;产业项目的特色还不够鲜明;基础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因此,为更好更快推进邗江粮源基地发展,我们将开启“五引工程”。

      一是更加注重规划引领。尽快启动基地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依托沿江、沿湖等独特的资源要素,彰显邗江特色,突出沿长江瓜洲片区和沿邵伯湖槐泗、公道片区,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特色种、养植业”“生态观光农业”、“乡村度假休闲游”,“民俗文化体验游”等特色产品,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打造成“高效、生态、观光”现代农业园区。

      二是更加注重项目引进。整合全区重点区域的地块资源,瞄准有成功投资经验的大集团、大企业、大客商,开展定点招商、企业招商、敲门招商,力促意向项目尽快落户;紧盯待建项目,抓紧完善规划,争取省市区相关部门支持,力争“邗江大米”品牌项目、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快启动、早实施。

      三是更加注重典型引路。在南部沿江区域选择建华村作为示范点,依托“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等金字招牌,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特色带;在北部沿湖区域充分依托邵伯湖渔业特色资源,打造特色种养植业,力争打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粮源基地精品,在以点带面上求突破;认真对照全国知名绿色食品品牌、生态农业示范区等评定标准,选定重点区域,制定创建计划,力争更多金字招牌落户邗江,在培塑品牌上见成效。

      四是更加注重科技引航。进一步“请进来”、“走出去”,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知名农业院校积极合作,完善基地智囊体系,将基地打造成“创新农业”教学示范基地。选择优质品种,推广“有机稻米”,提升粮源基地品质品位。

      五是更加注重政策引导。积极引导政府农业开发资金向粮源基地倾斜,将基地建设同创建示范村、生态村相结合,争取扶持资金。引导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协会运作、群众参与的基地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