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生态,一年挣了2000万! 镇江世业洲严控投资圈地吸引观光客

21.05.2015  11:10

  4月28日早上8点钟,周光辉来到位于镇江市世业洲新建的立体草莓大棚,和工人一起,忙着安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温控系统设备。

  “通常草莓5月份就要下市了。这个智能大棚引进的是台湾最新的种植技术和模式,不但打破季节限制,品质也远远超过现在的品种。”周光辉介绍,开春以来,每逢节假日,每天都有近万人来农场,尽管价格30~50元/斤,但还是不够采,“这个大棚6月份投产后,亩均年收入至少12万元!

  一身农民装扮的周光辉,以前的身份,却是镇江当地的一个房地产公司老板。从老板到农民,转身偶然。这一转身,却让他从生态中找到令人欣喜的新商机。

  “2006年,我们智谷房地产开发公司来世业洲租了360亩地,搞苗木基地和农家乐,当时主要是用于朋友和客户休闲,同时配套提供点绿色农副产品。”因为房地产生意是主业,当时其实不想做大。可是没想到的是,来的人越来越多,“双休日的时候,餐厅里连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没地方坐。

  “对周光辉而言,投资生态与农业,可能是无心插柳;而对于世业洲来说,打造生态环境是长达10多年的坚持。”站在大棚外面,世业洲镇党委书记杨益斌告诉记者。

  世业洲是镇江市伸入长江的一块岛型绿洲。以前,路上全是灰,河水又黑又臭。2000年开始,当地开始搞整治,当时还有部分老百姓不理解,骂干部搞表面文章,希望能多花精力引进一些赚大钱、快钱的项目。但镇里划了三条红线,坚持生态“留白”:严控城里人下乡建房;严控会所下乡占地;严控投资圈地。仅去年一年就拒绝风力发电、新型石材加工、房地产等10余个项目,意向投资近30亿元。

  坚持生态“留白”,世业洲因此风光大美。周光辉拉着记者坐上汽车,在世业洲“观光”。记者看到,村民家前屋后都种满了花草树木。春暖花开,中心河两岸桃红柳绿,清清的河水倒映蓝天白云,一幅流动的乡村写意图浑然天成。“经过多年绿化,这里的绿化率早已超过40%。

  “生态带来的商机太诱人了!”周光辉说,“这两年房地产不太景气,而在世业洲‘卖生态’,又挣钱又养生。”这两年,仅他的生态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他先后二次把规模扩展到1000亩,还专门注册“世业红”商标,瞄准中高端健康消费群体,每年轻轻松松就能挣2000多万元。“我现在成天泡在农场,朋友圈里都叫我农夫。

  靠生态发财的,不仅仅是周光辉一个人。世业洲虽不是风景名胜之地,但它的生态环境,就像一块吸铁石,引得城里人抢着来花钱。很多出门打工的村民,也因此纷纷选择回乡创业。在上海当厨师的陶艳华和丈夫苏新星回家经营“生态农家乐”,最多的一天翻台七八次,三餐连轴转,一年收入毛估估就有60多万元,前不久又开设了一家有20多张床位的旅馆,以接待络绎不绝的游客。

  周光辉说,去年12月13日习总书记视察世业洲时说:“你们这幅山水画很美,但你们的生活比这幅画更美,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啊!”通过自己在世业洲的创业经历,他真正深刻理解了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靠生态发财的周光辉,对生态的感情不同一般。近些年,周光辉在岛上先后种了1000多万元的大小树木,这些原本是为房地产开发储备的,现在却全部留在了世业洲,同时又补种了100多亩草坪。

  得益于生态的世业洲人,如今有着新的规划。杨益斌告诉记者,按照规划,世业洲将通过整岛梯次开发,3~5年内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面实现生态富民的总体目标。

  本报记者郑焱董超标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