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东林村投入1000万购农机装备,万亩秸秆变废为宝

17.11.2014  11:05

      检查农机的关键部件,给机器加油、加水,将调制好的生态发酵菌加入青贮处理设备……11月12日7点刚过,临时农机手王海东等人就赶到了城厢镇东林合作农场的机库,在自己的“座驾”前忙活了起来。

  原来,为了解决因为大批购进农机设备而导致农机手紧缺的问题,东林村组织村干部、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年轻村民,组成一支30多人的农机驾驶队伍,在经过农机监理部门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后,持证上岗。

  “目前,我们新购进的秸秆打捆青贮设备已完成调试,并投入使用。今天,村里将一套设备调到了璜泾镇的雅鹿、杨漕等村,还专门派出了另一组农机手带着设备去了浏河,帮助他们处理秸秆。”东林村村主任张耀忠说,今年东林村新购了10套秸秆青贮处理设备,一下子增加了30台新的大型拖拉机,需要大批的农机驾驶人员,连自己这个老农机手也披挂上阵了。

  “为了变废为宝,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快村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我们已在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投入了近1000万元购买农机装备,其中光引进韩国10套现代化的秸秆打捆青贮设备,就投入了500多万元。”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说,一套由搂草、打捆、包膜机组成的青贮设备每天可以处理150亩左右的秸秆,这意味着整个15天左右的秋收期间,他们将有能力对2万多亩的水稻秸秆进行处理,并运回农场加工成饲料。目前,他们已与璜泾、浏河等镇开展合作,帮其处理秸秆,预计今年秋收中可以将1.5万亩左右的秸秆转变为上万吨的饲料。

  把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加工为饲料,将原来作为农业废弃物的秸秆转变为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双赢。苏齐芳说,每吨秸秆回收、青贮的费用大概在200元,再加上后续成本,一吨青贮饲料的成本仅约500元,而市场上每吨饲料的价格起码在800元~1000元。因此,这10套青贮设备不仅给农作物秸秆找到了出路,还可以给东林合作农场的生态养殖节省数百万元的饲料费用。

  作为太仓探索秸秆资源化全量利用的有益尝试,与大多数区镇将秸秆直接还田相比,东林村投入大笔资金引进秸秆青贮处理设备进行秸秆回收处理的做法,效果更好,效益更明显。对此,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太仓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全市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20万吨,面广量大的秸秆一时间很难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该市已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等单位合作,全面加快《太仓市秸秆全量综合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农委也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引导各区镇牢固树立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的理念,全面推进全市秸秆资源化全量利用工作,共同营造和维护好我市优美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