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万圣节气氛渐浓面具玩偶受热捧

01.11.2014  17:30

   中国江苏网11月1日讯 ( 记者 沈扬) 狼头面具、骷髅披风、南瓜魔灯……昨日是西方万圣节,继圣诞节、“2.14”情人节之后,万圣节已然成为受国人关注的第三大“洋节”。这一天,除了各式各样的搞怪玩具被挂在显著位置外,一些年轻人还会打扮成鬼怪的模样,参与其中。

记者调查发现,万圣节虽然在我市受到热捧,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其确切的来历。
现象:面具热销,参与者多是跟风
昨天,记者在市中心几个大型卖场的玩具区采访得知,今年万圣节玩具的销售提前预热,不少搞怪的玩具在节日前几天已销售断货,尤其是一些恐怖面具,更受年轻人追捧。
像这些硅胶材质的狼头和吸血鬼面具,最受欢迎。”时尚大道一家摊主拿出吸血鬼面具套在头上,晃动起来逼真吓人,令人恐惧。“恐怖和血腥的程度超过了往年,但越是这样,越好卖。
记者观察发现,除了恐怖的面具外,骷髅披风、吸血鬼玩偶也普遍受到热捧,但售价均不高,不超过三四十元。但这些玩具大多没有厂名厂址,有的玩具甚至没有包装,所使用的材质也不明确。
市民张女士正在给上初中的孩子挑选一个狼头面具,“晚上小孩的同学要聚会,说没面具不能参加。”对于为啥一定要戴面具参加,张女士说,自己和孩子都不清楚,就是按照别人定的规矩,“至于万圣节的来历,我们更是一概不知,稀里糊涂就参与进来了。
调查:活动多由商家发起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有关万圣节的物品热销外,一些商家也借此搞起大型活动,很有气氛。
酒吧是每年万圣节人气较旺的地方,一般都会举办有关万圣节主题的活动,和平路一家酒吧在门口张贴万圣节宣传海报,海报里的主人公造型灵异。该酒吧一位负责人表示,“万圣节当天会举办一些切合节日主题的表演,一般进场的消费者都会赠送一点万圣节礼物。这样的营销能吸引消费者,拉动消费。
一家英语教育机构昨天下午也搞起了万圣节大趴,100多名3至12岁的小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其中。
我要给眼睛化个流血妆、我要戴魔鬼面具……”小朋友们一个比一个大胆,但也有一些孩子虽然穿着鬼怪的服装,躲在一边参与热情并不高。“我有点害怕。”而对于节日的来历,孩子们也说不上来。
在西区一家教育机构,同样有针对万圣节开展的活动,但多是借着节日的噱头,活动时间很短暂。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型的万圣节活动,多是由商家发起,民众自发组织的,几乎没有。
万圣节是否适合中国孩子?
晨报记者 任中华 摄
万圣节当日,参与者多以鬼怪的造型示人,而很多小孩子也参与其中,那万圣节适不适合中国孩子参与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郭先生认为,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但与中国历史没有联系,虽然国人对万圣节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但大多对该节日的历史渊源了解不深,并不懂得怎么过,多是模仿国外。
肖先生说,在过这类西方节日时,家长更多的应该是让孩子了解这个节日的历史,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来历,对于不适合孩子的,应该做到有所取舍。
相关链接
万圣节的由来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 HALLOWSDAY),“HALLOW” 即圣徒之意。然而现在大家都在庆祝“万圣节前夕”(Halloween),也就是在10月31日庆祝。这是源于一个传说:公元前500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这一天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冬季即将开始。那时候人们相信, 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