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困难人群“过冬”,南京拿出实招筹集两亿元帮50万困难人群过好年

21.01.2016  11:53

      帮困难家庭适龄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可根本解决家庭收入提高问题;建议对因病、因灾致贫家庭给予临时生活救助……如何更好帮助社会困难人群和地区,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话题。昨天,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对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实行精准扶贫;民生两险也有望覆盖常住人口;全面实行“救急难”。

      代表委员建议:

      因病致贫家庭一年救助一次老办法要改

      “社会救助应从以前的应救必救,转向及时救助;对困难人群也要从一般性帮扶到针对性帮扶。”市政协委员何春兰说,南京目前已建立了“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急难人员救助体系。但有些本来条件很好的家庭,碰到大病大灾的情况,往往一夜致贫,这时“救急难”就显得很重要。

      何春兰说,大重病是造成家庭刚性支出过高的首要原因,这类家庭也需要来自政府或社会的帮助。但目前对因病致贫家庭采取一次性救助方式,同一家庭12个月内申请因病支出型救助一般不超过两次,这一做法要变一变了。

      何春兰建议,要拓展救助项目,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的衔接,对救助人员要进行及时、针对性帮扶。

      市人大代表刘人祥说,截至去年底,南京5.8万户、12.1万人建档立卡的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部脱贫,得益上一轮扶贫我市一直坚持采取的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建议从今年开始的新一轮也要救济、保障、项目多策并举,不仅“输血”,而且帮助他们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从根本上帮助困难人群和片区脱贫。

      市民心声:

      对特困家庭可一揽子给予低保、医疗等救助

      溧水区永阳街道东庐村48岁农民吴松平是家里的主劳力,2013年却不幸患上白血病,需长期治疗,已无法劳动,全家每月仅靠低保金生活。屋漏偏逢连阴雨,去年妻子又查出患了子宫肌瘤,亟需住院手术。当地民政部门伸出援手,帮其全家办了低保,又按照南京市大病救助标准,为他们解决了数万元医药费,并给予一系列临时救助。

      吴松平说,低保金涨了,一个月有700元,但他们家最大的困难是每个月高昂的医药费,如果救助“含金量”能再提高,像他们这样的家庭能“打包”享受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多重保障,日子还能撑下去。

      部门回应:

      低保金标准今年将提高到750元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低保对象6.41万户,9.9万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5.5亿元。今年春节,我市已筹集两亿元,将用于帮扶50万困难人群;低保、低保边缘户的低保金标准,今年将依据“上年度居民平均收入标准”,提高到750元左右。救助对象范围由户籍人口延伸到常住人口。

      市委农工委相关人士说,正在完善方案的我市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任务将落到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具体帮扶对象和帮扶标准,近期有望出台。

      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这一轮帮扶我市将针对不同帮扶对象,精准落实帮扶举措。低收入农户方面,计划重点采取扶持就业创业,加大改革红利向其倾斜力度等方式,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同时聚焦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帮助其实现就业创业,提升长效增收能力;对经济薄弱村,计划重点扶持村集体发展“物业”经济,组织村企挂钩结对帮扶,突出开发式扶贫;对集中连片地区,计划强化产业带动,建立“特惠定制”帮扶政策。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