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近2万名评议员盯着干部作风

08.07.2015  17:55

中国江苏网7月7日讯  6月30日,市作风评议员增补注册工作结束。至此,我市作风评议员已由2012年初组建时的3000名发展到现在的 19800余名。3年多来,全市共有29家单位受到作风建设“黄橙红”预警,720名责任人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近年来,我市锲而不舍清除办事障碍,驰而不息完善制度设计。尤其是由社会各界市民组成的评议员队伍成为监督干部作风的重要力量。评议员人选“三户联推、社区审定”,经登记注册、组织培训后上岗。“经市民政局批准,新成立的徐州市评议员协会成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有力支撑。”市评议员协会会长曹长立说。

我们时刻牢记评议职责:当好显微镜,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为民代言、为党分忧;当好防火墙,倡导理性表达,凝聚社会正能量。”评议员吴元甫说。

评议员着力“”、突出“”,紧紧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民生诉求展开,他们因能说真话、敢于较真、严于问责而受到群众推崇。日前,金牌评议员、泉山区王陵街道光明社区主任班开玲参与评议了8家单位。“我提的问题都比较尖锐,有的局长答不上来,都冒汗了。”班开玲说。

徐州的作风评议已经制度化、长效化。每季度召开恳谈会,各部门听取意见、回答质询。随时启动点将台,评议员向责任部门“点将”交办影响民生的障碍问题。阶段性公布排行榜,存在障碍问题的责任部门公开道歉,作出解决承诺。常态化开展大评议,加强群众与干部互动,促进问题解决。建立起“黄橙红”三级预警制度,黄色取消全年评优资格,橙色问责分管领导,红色问责一把手。探索出整改成效由群众验收、绩效优劣让群众定夺、干部选任看群众评价的作风评议长效机制。

3年多来,评议员们盯着干部作风不放松。评议“”出了新变化:全市机关和公共服务部门累计清理办事障碍5200多项,优化办事流程1500多项。问责“”出了新境界:“评议员‘问’出了干部们对群众的敬畏之心。”铜山区工商局开发区分局局长宗亚东的话可谓深中肯綮。

评议员张玉华说:“邻居们觉得现在办事方便快捷多了,他们感到更有尊严了。”据介绍,2014年全市市直机关社会满意度调查显示,260万人参与调查评估,满意率达95%。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认为,徐州用刚性制度保证作风建设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较好地实现了作风建设的长效管理,其经验值得推广。(记者 徐鹏 赵卫东)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