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山22年为30万冤魂呐喊 守护南京大屠杀历史

25.02.2015  17:3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22年为30万冤魂呐喊——

  他把守护南京大屠杀历史当作崇高使命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的职业生涯中有许多个首次:首次带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赴日举行证言集会;首次把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办到日本、美国、俄罗斯、丹麦、菲律宾等国;创办首个南京大屠杀学术研究机构;参与策划和组织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

  担任馆长的22年来,朱成山始终把守护南京大屠杀历史当作自己最崇高的使命。正如他所说,“不管经过多少年,我们都要守护好这段历史。唯有如此,才能面向未来的和平。

   受日本广岛之行启发,首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悼念活动

  自1994年起,每年12月13日,南京都会举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悼念活动。此事的缘起,还与朱成山访问日本的一段经历有关。

  1994年8月,朱成山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应日本民间组织“铭心会”邀请,访问日本东京、千叶、横滨、广岛等城市,参加缅怀亚太地区战争遇难者活动,进行南京大屠杀历史演讲和证言集会。

  8月7日上午,他们从横滨乘坐新干线到达广岛。在列车上朱成山得知,8月6日是广岛每年一度的原爆纪念日,首相、参议长、众议长等日本国家领导人都悉数到广岛参加国家公祭活动。

  这一活动已连续举办40多次,集会人数最多时达11万多人。

  这对朱成山产生了强大的刺激。“日本作为加害国,却如此长期大规模、高规格地悼念原爆遇难者,向全世界诉说和塑造战争受害者的形象。”他感慨道,中国作为被侵略对象,受到了重大破坏,同胞作出了巨大牺牲。“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3个特大惨案之一,可是,战后直至今天,我们为这一历史惨案做过些什么?为遇难同胞做过什么?

  回到南京之后,在他的多方奔走下,1994年12月13日,江苏省暨南京市社会各界人士在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悼念活动,全城拉响警报,放飞和平鸽。这是地方层面首次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所举行的公祭活动。

  这种形式不仅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