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行医的手握起锄头 8年挣得80万元替亡父还债

11.11.2015  11:51

  新华报业网讯 眼下正是水稻收割季节,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王庄村卫生室的金辉,每天起早贪黑,在承包的150亩稻田和村卫生室之间忙碌奔波。“这些年,我把还债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块地上。”金辉头发稀疏、脸庞黝黑,看上去与他34岁的年龄很不相称。

  2008年,金辉的父亲突发脑出血去世。办完丧事的当天,30多个手持欠条的人几乎同时涌上门。原来,金辉的父亲是村里的能人,不但租种150亩地,还开办面粉厂、养猪场、水泥预制品厂,很多人把攒下来的钱主动借给他拿利息,但几个企业经营状况欠佳,他突然撒手人寰,债主们很担心“人死债烂”,不约而同地登门要债。

  长期生活无忧无虑的金辉一下子懵了。有亲戚帮着出点子:“这些债是你爸生前欠下的,与你不相干。把面粉厂、水泥预制品厂那些资产让他们分去,你就别过问了。”痛定思痛,金辉认为,父亲生前不是赖账的人,如果这样,就对不起父亲。他拿出父亲的账本,挨家挨户核对欠债,收回旧欠条,又重新打了欠条,并承诺:“父亲欠的钱我来还。

  近百万元债务,对于在村卫生室工作不久的金辉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而作为家中老大,面对母亲期许的目光和弟妹求学的重任,他无法回避,也不能退缩。月均收入不足2000元,别说还债,连过日子都难。反复思考后他觉得,唯一指望就是父亲生前承包的土地。

  “从头学起,种地还钱。”从此,金辉行医的手握起锄头。“平时看着别人种地容易,可自己种起来,才体会到艰辛。”一边种,一边学,他订阅不少农技方面的资料,研究种子、农药,学习驾驶和修理农业机械。“150亩地一般是15到20个农民的工作量,8年来,全靠他一个人硬撑下来了。真是不简单。”王庄村支书程庆亚感慨地说,为了省钱,每到施肥、收割、除草时节,金辉每天都是天没亮出门,天黑回家,胳膊肿了就吃止痛药。一把泥一把汗,8年努力,金辉还清80多万元债务。

  农活再忙,金辉对工作却不敢有一丝懈怠。他看病有个原则,病人吃药能好的,决不打针,打针能好的,决不挂水,千方百计替患者节省。同事韩树忠说,病人都很信任他,因卫生室条件有限,而金辉有不少同学朋友在市区医院,有时病人会请金辉带去做进一步检查,虽然会耽误很多时间,但金辉从未拒绝。“他这个‘江苏最美人物’‘中国好人’当之无愧。

  “看,这些就是我的欠条!”金辉拿出一个厚厚档案袋说。“如果收成好,到2017年债就能还清了!我现在最大心愿,就是能早点带着这沓欠条,在父亲坟前烧掉,让他的在天之灵感到宽慰。”本报记者徐明泽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