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嘴甜孝顺陪聊送鸡蛋 老人被忽悠买10万保健品

12.04.2015  10:19

龙虎网讯 “我妈借钱购买保健品不能自拔,家中各种品牌的保健品堆积如山,都可以开店了,而且不少保健品还是假的。”4月10日下午5时左右,南京鼓楼分局二板桥派出所大厅,来了一对母女,女儿王女士带着70多岁的母亲程某前来报警,称半年来母亲不停地往家里购买保健品,目前已买了保健品价值十多万,现在深陷骗局,报警求助。民警调查发现,其中一款所谓大连产的海参保健品,其实为海藻粉加胶类物质制成的假“海参”。

女儿报警

七旬老人借钱买十多万保健品

在二板桥派出所里,王女士向警方介绍说,早在去年,王女士即发现其母亲程某已买回家2万多块钱的保健品,当时就劝老人不要买那么多,谨防被骗,当得知这2万多元的保健品原来大多是借钱买来的后,王某特意给了母亲2万元让其还债,母亲程某也表示今后不会再买保健品了,没想到前天下午王女士一回家,发现家中保健品竟比以前多出了好几倍,更有不少亲戚还打电话来催问其母亲还钱一事,经王女士再三追问,其母亲最后不得不实言相告,这十多万元的保健品又是借钱买来的,而且都是通过快递送货上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

据母亲程某称,家门口有个地方专门请老人上保健课,又是免费治疗,又是电视讲解,而且都很热情,自己有糖尿病,眼睛又不好,腿上关节疼痛,我相信了他们,并根据促销单上面的电话,老人打电话到所谓北京同仁堂,对方一主任介绍,他们是红十字会推荐的,买了保健品达到一定钱数,可返还20万元,老人禁不住诱惑,于是越买越多、越陷越深……

哭笑不得

家中保健品堆积成山可开店

从王女士现场带来的一盒大连产的海参看,半斤不到即要价4000多元,而且母亲一买就是10多盒,现在家里买来的各种保健品已经太多,堆积成山都可以开店了,女儿王女士一气之下带母亲来派出所报案,希望以此提醒其他老人不要像她母亲那样上当受骗。

打开王女士母亲的家门,就被眼前一幕吓住了,只见客厅和各个房间的角落里都是保健品。盒装的、瓶装的、穿的、用的,像一座小山,占去半间屋子。屋内,仅未拆封的保健品就多种,占了一大半,大多是通过快递送上门的。多数保健品价格不菲,例如一款号称是补血的保健品,几盒花了几万元。

品质忽悠

海参保健品是海藻粉加胶制造

更令人气愤的是,程奶奶花4000多元购买一盒半斤不到所谓大连产海参,一共买了十多盒,花去4万多元。民警发现这类海参为假的,真海参颜色呈棕褐色、棕黑色,色泽较均匀,假海参两头全是封闭的,肚子里面空空如也。

有着海参的体形和颜色,却没有海参的嘴巴和内脏,就是这些“海参”,找到内行人鉴定发现竟是人造海参。据业内人士介绍,人造海参的制造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用海藻粉和胶类物质制作,造假者为了让“海参”更有弹性,一般会添加胶类物质,而这些胶质成分复杂,最好不要食用。

接着民警用清水一泡,还会褪色,而程奶奶所买盒装海参,经温水浸泡后原来都是胶合体,根本不能食用。记者注意到,这些“海参”的参刺特别整齐,用手一摸,弹性并不好,尤其是泡在水中的那条,用手一碰,“参刺”竟然脱落。而碗中的清水也渐渐变色,最后变成了红褐色。

业内人士还透露,除了造出海参的模样,为了逼真,造假者还会给假海参上色,使海参乌黑发亮。

民警借此提醒广大市民尤其老年市民,请您务必擦亮眼睛,不要轻信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宣传,所谓功效神奇的各种保健品,大多不过是骗人的幌子,就是利用了老年人年老体弱、同时辨别力较差的特点,攫取老人的钱财。有的保健品根本不能食用,到头来损失掉的却是老人们多年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养老金。

记者探因

程奶奶们的保健品消费经历

记者找到了一位与程奶奶一道去听讲座,也购买了不少保健品的老人陈奶奶。陈奶奶说,每次去听所谓保健讲座,保健品推销员“很有一套”,推销员“会说话”、“会孝顺”。“有一次,我生病了,家人没时间到医院陪护,却有两个业务员天天来陪护,又是捶背,又是捏脚,嘴巴又甜,一个奶奶又一个奶奶地叫,让我很是过意不去。”陈奶奶说。

记者注意到,在南京街头,不少年轻业务员在医院、小区门口扎堆出现,他们派传单,免费送小礼品、请老人喝茶、听讲座,免费仪器体验。如果有大型保健品宣传推销会,他们几天前就开始免费送小礼品,几只鸡蛋、一小包饮料,还有大搞亲情营销,推销员甚至叫老人“爸爸、妈妈”等。

听了母亲讲述保健品业务员“如何会孝顺”的事情,陈奶奶女儿孙女士内心有些愧疚,自己基本是一周探望一次父母。起初,见老人喜欢,孙女士也就没在意。直到有一天,老人拎了一大堆保健品回来,说为了健康花点钱值得。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保健品价值上万元。此后,不管孙女士怎么劝阻,陈奶奶仍然热衷于购买各类保健品,还都是一些基本没听说过的牌子。“母亲热衷购买保健品,我自己也有错。当推销员在陪老人说话时,我又在做什么呢?”孙女士说,两年下来,家中堆积的保健品足足有好几箱。“七八千一套的都算便宜的。平日里老人都省吃俭用,但买这些保健品却超级大方。偶尔责备下,还惹得老人生气。

无奈的孙女士表示,作为子女,不能时时陪着父母。钻着这空儿,推销人员的手段也确实深得老人心。“老人说不舒服,他们会上门来接去医院。老人说不舒服去不了会场,他们会将保健品和资料送货上门。”在她看来,现在的这些商贩将“亲情牌”、“恩惠牌”打得淋漓尽致。“上年纪的老人都希望自己健健康康,加上一些‘托儿’的哄抢,多数老人都会忍不住去买的。”孙女士觉得,老人们很容易为一些悉心照顾的小细节所感动,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陷阱。

记者了解到,不少购买保健品的老人都是空巢老人。在城市化迅速加剧、空巢家庭增多、高龄老人大量出现的情况下,以往由家庭提供的情感及生活照料链突然断裂,使老人面对晚年情感及生活危机而无力应付。有些老人以购买保健品的形式来转移这种“情感危机”。商家则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营销。

律师

花冤枉钱买的保健品可退货

近几年,全国各地“高额保健品面向老年人推销”的事件屡出不穷,打着健康普查、义诊的旗号,专门向老年人高价出售廉价的保健药品的隐性推销活动越来越多,而且推销手段也频变花样。

通过这些被骗事件,不难发现推销手段越来越多变,且目标定位是具有“不少存款”的老年人。网上的建议是,遇到情况类似的推销时,老年人一方面要保持清醒,不要轻信。另一方面,只要能做到对方要自己掏钱前,给自己的子女或其他晚辈打个电话讲清情况,就可避免花冤枉钱。

律师杨朝江表示,花了冤枉钱买保健品后,消费者可以根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进行退货处理。对明确的“虚假宣传”和“广告不实”的保健品推销商家,工商、药监等有关部门应主动介入,对其进行巡查和管理。(请报料人来晨报领取信息费)

记者 卢斌 摄影报道

来源: 新华报业网   编辑:叶真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