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2万低收入农民兴致勃勃当上股东

08.09.2016  21:37

        “这几天,桃树地的草疯长,我得锄锄。”一大早,葛广力和十几个村民就来到泗阳县大禾庄园的桃树地。

        放眼望去,这块桃树地足有200亩。葛广力喜滋滋地说:“我家两亩地和六七十棵桃树,全都流转、入股在大禾庄园,平时来这里打杂。除了年底能拿到540元分红钱,还能拿到1700块钱的土地流转金,加上打工工资,全年满打满算收入能有一万六。

        葛广力家住泗阳县李口镇农李村。他从一个低收入户变成大禾庄园的股东,得益于县里扶贫中实施的“股份+”。农李村党支部书记陈业春介绍,“全村像葛广力这样以桃树入股大禾庄园的低收入户有109个,低收入户成为股东后,每年除能拿到入股金额10%的保底分红外,还有土地流转金,如果有劳动能力的,还可以进园务工,每天至少五六十块钱。

        在泗阳县,按照江苏省“十三五”脱贫指标,像葛广力这样的低收入农民共有6.43万人,他们主要分布在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42个县定的发展滞后村。要确保他们提前一年脱贫达小康,并能实现“永久”脱贫,县里近年在不少乡村尝试改变省扶贫奖补资金的使用办法,把以往的 “分钱到户”换成“股份+”的形式,就近入股农业合作社或“三来一加”项目,让贫困户成为股东。

        泗阳县扶贫办主任张佳胜说,十三五期间,泗阳低收入人口人均享受省扶贫奖补资金1600元。全县今年扶贫奖补资金达2216万元。“如果奖补资金入了股,那就变成了‘母鸡下蛋’,能‘钱生钱’,保证了低收入户持续长期稳定受益。

        在成子湖片区的卢集镇贵嘴村,村党支部书记桂礼军说,“过去,省里的奖补资金一下来,就按人头发了,大家要兴奋好几天,有的吃了有的喝了,还有甚至拿到牌桌上,不到一天就输光了的,村干部看到都心疼。”今年,村里把44个低收入户153人的24.48万元奖补资金集中起来,加上县委农工办给的25万元联村共建资金和大户15万元股金,购买18台农机具,组建农机合作社,为村民收割稻麦和秸秆还田,户均年分红不低于股金的10%。

        将扶贫奖补资金转化成股份,其实不少低收入户都愿意,但主要不知道应该入股什么。为此,县乡村在扶贫中注重规划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引进项目。

        高渡镇颜勒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去年通过省扶贫工作队帮扶,在旧村部建起两个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并引进欧润包装加工,从事吨袋加工。公司因资金紧张,缝纫机等设备一时不能购买安装到位。于是,镇村尝试“机械入股”,动员低收入户根据自愿原则,将当年享受到的省级扶贫资金入股,用于购买缝纫机等设备,企业年底按照不低于入股金额10%的比例进行分红。全村71户低收入户,有36户报名参加入股,很快30台缝纫机购买安装到位,并投入生产。加工点负责人刘飞说,扶贫资金入股其实好处多多,不只让低收入户有分红收入,也帮企业解决了资金不足等难题。

        高渡镇党委副书记时翔介绍,近几年,镇里先后在9个村居建设500平方米以上标准化厂房11个,并已全部承租给引进的“三来一加”企业。全镇共有501户低收入户机械入股,入股机械464台,分红13.8万元。

        扶贫奖补资金转化成的“股份+”,如今正在泗阳大地上风生水起,入股的项目有10多种,全县30%以上、近2万低收入农民成为这些致富项目的股东,人均入股资金1300元。

        “‘股份+’的扶贫模式,既是‘输血’,也是‘造血’,最重要的是把扶贫资金变成有效资产,形成有效积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长期收益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不断推广这一做法,力求让更多的低收入户成为‘股东’。”泗阳县委副书记刘立新说。(徐明泽 张耀西)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