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万亿海洋经济 江苏加码蓝色产业
今天(6月8日)是第14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江苏临海拥江,拥有954公里海岸线。2021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获国务院批复,江苏的沿海发展迎来新机遇。
开展“增殖放流”增加渔业资源 推动产业发展
6月8日上午,连云港港口在赣榆柘汪开展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自6月4日以来,连云港港口已累计放流中国对虾8000万尾,本次放流中国对虾1.2亿尾。
在南通通州湾海事码头,也举行了一场放鱼活动,小鱼小虾们欢快跳跃着,沿着滑道游向海里。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虎介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一方面可以增加渔业资源的资源量;另一方面对渔业的增产,渔民增收以及渔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一个良好作用。”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空间。近年来,江苏在坚持陆海统筹、突出沿海发展的同时,坚持探索海洋经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盐城,当地正着力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示范大基地,着力塑造“生态百里”滨海特色风貌,加快推进绿色精品钢产业基地、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全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是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在项目建设现场,码头主体部分已经全部完成,工作人员正在对管道进行测试调整。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码头项目部副经理汪文洋介绍:“码头项目部根据总体生产安排倒排工期,采取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的方式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多措并举、科学组织现场施工。优化创新各种施工工艺,顺利完成了码头工程的主体建设任务,目前正在进行工程的交工验收。”
在盐城北部的连云港,世界一流的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崛起。作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盛虹、卫星、中化等高端化工产业项目均在此落户。其中,连云港石化基地“十四五”开局之年投产的最大工业项目,卫星化学连云港石化年产320万吨每年的烯烃综合利用项目正处于设备安装的高峰期,即将建成投产。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东告诉记者,目前投产了125万吨轻烃做原料的乙烯,下游配套是两套90万吨环氧乙烷乙二醇和40万吨聚乙烯,流程完全以轻烃为原料,全部达产以后产值接近300亿。
发展海洋产业 推动沿海区域高质量发展
江苏唯一的滨江临海城市南通在做好生态“留白”的同时,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产业。
在海门港新区,总投资10亿元的通光高端海洋装备能源系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之中,该项目将引进世界先进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建成后可年产660公里的高中压海底光电缆,为我国海上风电等产业走向“深蓝”提供支撑。
江苏通光海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工徐军介绍:“这个项目主要为深远海的海上风电项目提供超高压、特高压的海底电缆以及大长度的海底电缆。”
以国家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建设为原点,接下来,南通还将继续统筹推进江海联动和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和万亿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基地,建成高能级、强竞争力、极富潜力的现代化湾区。
“蓝色引擎”释放巨大能量,2021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认为,自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苏沿海发展取得不少成绩,发展海洋经济成为江苏的新动能。
“特别是沿海开发之后,整个江苏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些比较强的这种战略板块,比如说连云港的徐圩新区、盐城的黄海新区、南通的大通州湾,这种产业的承载能力已经比较强。包括港口功能、产业链的基础跟配套能力,吸引这种高端要素的能力也是在增强。以往长期以来认为的,苏北地区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一个经济洼地,这种格局正在被打破,现在已经逐渐成为江苏一个重要的增量空间。”
目前,江苏省级层面已成立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配套《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各种方案正在陆续出台,江苏上下正以最大合力推动沿海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吕永刚认为,在新形势下,江苏沿海海洋经济带正在隆起。“徐圩新区也好,滨海港也好,大通州湾也好,实际上它这种集聚大项目,产业集群能力已经形成、成型,可以说在‘十四五’期间进入了一个能量的爆发期,所以它整个的这种产业的扩张性是比较强的。在全球的背景之下,江苏整个空间区域实际上都是要突出陆海统筹这样一个定位。包括南京,随着长江航道的这种能级的提升,实际上它也是具备了这种海港的功能。我们江苏的各个区域,实际上它都是具备了这种向外发展或打造双向开发枢纽的这样一个条件。”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 盐城台 南通台 连云港台 编辑/国正)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