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江苏18万个自然村完成环境整治

12.04.2016  11:40
 

庭院迈入现代化 村容告别脏乱差

 

本报南京4月9日电  (记者 贺广华、申琳)捡起地上的一张纸片,放进垃圾篓,53岁的何香林走出整洁的院子。屋后干净的小水沟,缓缓流向村外。距南京市80公里的蒋山村以前可不是这样,庭院虽然现代化,村容却是脏乱差,各类垃圾随处可见。“现在村里配了保洁员,垃圾天天有人运。”何香林说。

5年前,江苏省开展“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开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工业废弃物、河道沟塘“六整治”,并着手构建“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四级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目前,江苏近20万个自然村,已有18万个完成环境整治任务,逾八成村庄实现垃圾收运处置。

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苏北盐城“垃圾围村”现象却逐渐凸显,农村公共环境,成为横亘在农民小康道路上的一大痼疾。提起垃圾腥臭的陈年旧事,郭猛镇民乐村村民郭永红仍是手掩口鼻,表情痛苦。“垃圾再也不能乱丢乱倒了。

走进盐城市各区县垃圾信息处置中心,每个环节都有监测:哪个村组有垃圾违规堆放,哪个村组垃圾未及时清运,哪个中转站污水池即将满溢……所有信息清清楚楚,系统快速处置、有条不紊。

在南京市高淳区花联村,一台“吃垃圾、吐肥料”的机器,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剩饭菜等有机垃圾经过这台机器处理,大部分变成肥料和饲料添加剂。村负责人介绍,花联村是江苏省住建厅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点,这台机器日处理有机垃圾上百公斤,不仅实现有机垃圾循环利用,而且使生活垃圾减量近九成。

随着河渠沟塘治理,淘米洗菜这一江南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重现乡村。蒋山村近年来累计铺设10多公里污水管网,建成4个污水处理站,村口数十个“当家塘”清淤2.2万立方米,污水从此不下河、不进塘。民乐村以前的那条臭水河,挖出半人深的淤泥,如今是两岸绿色护坡,满河清水流淌。

爱美的江苏,正在规划清晰的蓝图,公共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道路、建筑特色、村庄环境管理“六提升”,将按照古村保护型、自然生态型、现代社区型等不同类型分类推进,既保持村庄特色,又净化农村环境。“‘十三五’期间,力争让不同的村庄,拥有相同的美丽乡愁。”江苏省住建厅负责同志说。

2016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