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姑八大姨被妖魔化 今年红包发布人不受待见

20.02.2015  16:44

  过年抢红包,最是乐融融,然而,是谁给发的这些红包呢?在微信和支付宝面世前,应该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给的最多。不过,也不知道是否红包多年来不曾增长,七大姑八大姨在今年春节成了朋友圈吐槽得最厉害的对象。“如何称呼七大姑八大姨”和“七大姑八大姨防身术”等帖子在微信朋友圈以及其他社交网络均被热转,到底,年轻一代眼中的亲戚是如何与烦恼挂上钩的?

   烦恼一:不懂如何称呼

  “不回家过年不知道,原来自己有那么多亲戚。”这是年轻网友在春节期间最大的感受之一。这些远房亲戚及其后代如何称呼,难倒不少年轻人。

  “我妈老是说,怎么年年见,年年都忘了人家是谁。”广州仔小彭告诉记者,“我心里也确实委屈,一年就见一次,平常又没有交集的,哪记得住啊!

  在深圳工作的杨小姐一年到头也很少回广州老家,过年期间会留在外婆家陪老人家接待前来拜年的客人。分不清来者何人的她表示,“我一律都叫‘新年好’,然后就开始倒茶,张罗贺年食品给客人吃,让客人和长辈们聊开了,再从他们的对话中揣摩这位亲戚该如何称呼。真是一场智斗。

  除了亲戚关系复杂外,不少网友还吐槽南北方的称谓差异经常让人“犯错误”。“我们广州称呼外祖父和外祖母是‘公公婆婆’,但在北方,‘公公婆婆’是对丈夫父母的称谓,我很多时候转不过弯来,就会闹笑话。”丈夫是河南人的广州妹吴小姐说。“还有儿媳妇跟媳妇儿等等,堂妹跟表妹,不同地方指代的人物关系会不一样,叫错了真是有尴尬得想死的心。”网友@谁是谁非说。

   烦恼二:不懂如何应对

  七大姑八大姨的存在,除了让人不知道如何称呼外,还让人不知如何应对——就算这大过年的你妈没逼你结婚,七大姑八大姨都会一直追着问。

  近日,微信朋友圈中盛传一个名为“七大姑八大姨防身术”的帖子,该帖以连环画的形式,把亲戚向年轻男女的提问隐喻为一种“挑衅”,面对这些锋利的挑衅,年轻男女如何用“武力”将亲戚们技术性击倒。

  在广州工作的广东姑娘谭小姐是“防身术”帖子的追捧者之一,她认为,那些许久不见面的姨妈姑姐一开口就说“你又长胖了”“老大不小了,该找个男人了”“年纪大了生小孩不好”时,真的想用拳脚把她们都打倒,“网络帖子的连环图满足了我的臆想”。

  作为单身大龄女孩,李小姐在数月前已经为春节回家发愁。“坐在家里,亲朋好友总会说该找男朋友什么的……每每想起这些,就觉得过年很烦,所以,我只在家待两天,年初三开始就出游。去旅行,是最好的借口。

  作为七大姑八大姨的代表,年近六旬的荔湾居民王女士认为,老一辈对晚辈的关爱来来去去就是几个问题:工作、恋爱、家庭、孩子。“不过,确实时代不同了,现在年轻人都讲求‘隐私’,所以,我们对其关心也要讲究语言技巧。不过,要是晚辈能让长辈多了解一些,我们自然也就不会问出那么生硬的问题啦。”羊城晚报记者何裕华

  原标题:七大姑八大姨被妖魔化今年红包发布人不受待见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