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苏通新一轮总体规划:“新蓝图”折射发展新理念
权威部门及专家梳理宁苏通新一轮总体规划——
“新蓝图”折射发展新理念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近日均通过国务院批复,仔细梳理三市新一轮总规不难发现,虽然城市定位各有不同,特色与个性得以张扬,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传承、尊重群众诉求等,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共同底色。
不贪大求洋,让城市更精致紧凑
“转型发展”是新一轮城市总规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苏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徐克明介绍,苏州新一轮规划明确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过度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技术提升型模式;城镇空间布局由均质走向重点、由分散走向紧凑、由粗放走向集约。
即便是中心城区规模将从466平方公里扩大至853公里的南通,也强调以产业、居住空间为重点,对公共绿地、生态湿地、水源保护、人文历史、重大基础设施实行刚性控制,对产业布局进行弹性引导,保持城市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
“江苏人口、产业、城市‘三密集’,必须在精致和紧凑上下深功夫、做大文章。”省住建厅规划处处长施嘉泓说,江苏以占全国国土面积1.06%的土地,承载近6%的人口、创造1/10的经济总量,土地开发强度逼近国际公认的临界点,城市“摊大饼”没有空间、拼资源缺乏支撑,唯有走紧凑高效、绿色发展的路子。
“何为精致?最基本无外乎服务功能好不好、精细化管理水平高不高、人居环境美不美、文化特色强不强。紧凑则相对于松散、粗放而言,聚焦的是城市布局结构和发展方式。”施嘉泓认为,实现精致有序,须从城市的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加以引导和管控。
更精致更紧凑,新城区老城区都不能缺位。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要提速,老旧小区要改善环境和有机更新,焕发新的活力,这也是提高存量空间效率的有效之举。
城乡统筹,
在“化”人入城上下功夫
“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是三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另一关键用词。
参与南通新一轮城市总规的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世华说,过去城镇化发展过于强调“城镇化率”中的“率”,不少地方城镇化率不低,但“化”人入城的水平并不高。所以,新一轮规划着眼于让更多进入城市的人享受到市民待遇,同时提升小城镇公共配套标准,推进就地城镇化。
苏州提出,统筹城乡和区域环境保护,突出城乡空间特色差别,保持苏州农村江南水乡风貌;因地制宜确定乡村发展方向和适宜规模,引导工业向城镇集中,鼓励农村具有特色的一产和三产的发展;支持中心城市发展,鼓励非农就业的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加强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对接,让城市反哺农村,平等社会福利等。
南京优化市域“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城镇等级体系,规划视角将从注重城镇发展转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南通新一轮规划提出形成“1+5+7”的公共服务体系,即由市级中心、区级中心、片区级中心构成的3级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打破壁垒,
疏通城市协调发展“经脉”
“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亦成为宁苏通新一轮城市规划提出的现实要求。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深化与上海市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苏锡常都市圈建设,与周边城市共同加强环太湖地区、大运河沿岸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协作。”
新一轮南京城市总规也提出,深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南京与周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南通新一轮城市总规提出立足长三角、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崛起苏中、连通苏北的区域协调策略。高世华说,南通位于上海北翼,是江苏接受上海辐射的重要前沿阵地,南通打通海门至上海崇明的长江通道,而其沿江、沿海,发展前景广阔。
“欧洲很多城市之间的城际交通间隔仅10分钟左右,长三角地区有这样的经济体量去支撑一个更快速的交通体系,这对各个城市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顾建光表示。他认为,要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壁垒。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必须先在投资、管理等问题上达成一致,明确双方权责,避免无序竞争、重复建设。
尊重生态与文脉,
让城市有根有魂
“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在三市新一轮规划中均有所提及。
徐克明认为,保护古城是苏州规划的特色之一,也是苏州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苏州正在恢复中张家巷河道,这也是苏州城区第一条恢复性河道,为的就是复原苏州古城的水网格局。这对于传承和保护苏州古城水文化,更好地延续“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江南水城特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京将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整体保护历代都城格局及其所依附的山水环境,重点保护好城南、明故宫、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颐和路、梅园新村等历史文化街区。
南通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南通本轮修编划定紫线保护范围,通过规划保护南通优秀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地方历史文化的特征和多样性,同时改善历史城区环境设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江苏13个城市中,有12个历史文化名城。”徐克明告诉记者,接下来,江苏其他城市的规划批复也将陆续出台,江苏发展应打好历史文化牌。
本报记者 孟旭 汪晓霞
原标题:
编辑: 金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