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思考”讲坛第一讲发言摘登(一)

06.05.2017  00:03

勇于担当谋发展 进位争先谱新篇

城南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羊进明

我们将按照“四个转变”的思路,做足“提质量、扩增量、盘存量”三篇文章,加快推进增长方式、发展模式的升级,开创城南发展的新局面。

一、坚持产业兴区,聚力转型升级,把壮大产业作为项目突破的第一要务

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配件、新材料、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培育出1~2个年销售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4~5个销售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1.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创造”的转型,发挥产研院、研发试验中心等联动效应,加快离岸孵化基地建设,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深化人才强区战略,用足用好5.8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条件。

2.借力资本市场。通过高位嫁接、强强联合、优势重组、并购置换、资产租赁等形式,推进融资平台实体化运行,加强市场直接融资,盘活存量,注入增量,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做大做强一批企业。确定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运作规范的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抓好上骐集团、中机国达等一批重点企业新三板挂牌工作。

3.注重品质提升。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路径,力争品牌经济占GDP比重达30%。提升管理品质,引导企业建立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加快实现“两化融合”。提升制造品质,力争规模以上企业核心装备数控化率达60%。

二、坚持量质并重,聚焦“大新外高”,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突破的第一抓手

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推行园区、办事处区办合一,做到人人手中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明确招商主攻方向,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一批好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做好委托招商、定向招商工作,拓宽信息渠道,主动对接联络,有计划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洽谈会,并启动驻点招商。

三、坚持谋定后动,聚神载体建设,把打造“区中园”作为项目突破的第一资源

突出规划引领。重点规划工业、服务业和汽贸城“三个一平方公里”,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工业一平方公里,在六圩港西侧规划建设新的工业集中区,重点布局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一平方公里,围绕高速道口和公所集镇商务区规划建设城南商务中心,积极引导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科技人才集中、金融资本汇聚;汽贸城一平方公里,在已有宝马、奔驰、奥迪等众多品牌4S店、市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入驻的基础上,打造以汽车贸易、汽车赛事、汽车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同时,狠抓要素保障,加快“区中园”建设。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投资建设“苏高新产业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减轻自身融资压力,采用PPP或产业基金模式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积极寻求有一定产业实力和运营经验的公司合作共建“汽贸城产业园”,打造特色汽车文化小镇。规划新建“汽配产业园”,建设产品检测中心、研发中心、企业总部,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汽配产业。

推动城北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城北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王 靖

市委市政府要求城北园区(孤山镇)建优空调特色小镇、建成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魅力北部新城。这是城北(孤山)把脉发展定位的“风向标”,更是坚持特色引领的“重头戏”。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定位,在项目突破、创新、争先上做文章,奋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区域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突出高新产业导向,在项目招引增质上求突破

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接。目前,园区已与中北大学、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签订协议建立离岸孵化基地。未来,园区将进一步以产学研联合为切入点,确保在孵项目60个,每年落户创新项目9个,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

二、紧扣空调小镇发展,在项目招引特色上求创新

1.聚焦特色产业创新。围绕打造高端空调专业定制生产基地和末端空调产品技术交易基地的目标定位,城北(孤山)将积极招引空调压缩机、冷水机制造企业以及知名空调整机生产企业。同时,围绕打造高科技研发、智能装备制造、“互联网+服务”为一体的暖通空调产业集群和全国一流的“空调智能制造产业园”,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引进人机互动和3D打印技术,引导本土空调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实现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同步发展,形成单一到多元、配件到核心、组装到总装的全产业链格局。

2.聚力发展平台创新。空调小镇将建设暖通空调交易中心、会展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为产业转型升级、高端要素集聚提供特色平台,吸引更多优质空调企业、项目落户小镇。目前,中国暖通空调交易中心基本建设到位,5月11日将举行启动仪式。

3.聚合载体功能创新。依托空调特色小镇“一轴两核四片区”的空间布局和“空调+智能制造”“空调+孵化培育”“空调+生活生态”的创建要求,统筹抓好城北园区商务区、核心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孤山风景区、北部现代农业观光区和现代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产业更加集聚、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愈加优美的魅力特色小镇。

三、发扬城北工匠精神,在项目招引成效上求争先

1.抓建设速度争先。城北园区将牢牢把握打造“空调特色小镇”和城市“副中心”契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融合”发展,完善以新建路、渔婆路、北三环为主的交通路网体系,加快舒适宜居的城市功能区、投资兴业的工业集中区、休闲旅游的孤山风景区等“一轴三区”的建设,提升区域承载力,促进人口集聚,力争跑出北部片区城市化进程的“城北速度”。

2.抓服务水平争先。促进项目建设快推进、快落地,快产出、快达效,努力用一流的服务为城北赢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3.抓效益产出争先。一季度,空调行业开票销售增幅达到70%。经过四年四期建设,中小企业园一、二期项目大部分已竣工投产,总共落户企业61家。标准化厂房建成两期20万平米,容积率达1.28,亩均税收超12万元。

求实求效补短板 兴园兴业促发展

新桥园区管委会主任 吴 彬

近年来,新桥坚持以产兴镇、产城融合发展,聚力项目突破,加快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兄弟园区,审视自身发展,与“再塑苏中第一镇”的目标追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厚植发展优势,查补短板,奋勇争先,力争早日建成“双百亿”园区。

一、正视突出问题,填平补齐发展短板

当前,新桥园区项目招引建设方面仍有不少短板亟待补齐拉长,概括而言主要是“三少两高一弱”:三少,即市外资本投入的新项目少、行业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少、科技创新含量高的好项目少;两高,即投资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偏高;一弱,即项目招引服务能力偏弱。

二、锁定主攻方向,提升项目建设水平

1.深耕主业优存量。引导冶金、铸造、特种合金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借助物回公司平台,推动实体化动作,探索建立铸造产品及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压减落后产能,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兼并重组,走绿色铸造、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加快协同创新,发挥铸造产业集群优势,做大创新离岸孵化基地,实施共性技术研发,开发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铸件,培育壮大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2.创新转型引增量。着眼新桥产业基础,坚定信心发展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集中力量招引“高大新外”项目,带动本土企业向专业化、成套化方向发展。

3.集约集聚提质量。鼓励民生科技等压力容器龙头企业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以品牌、资本为纽带,集合中小型企业组建行业联盟,推行集中采购,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推进服装行业整合工作,根据企业需求和意愿,科学布点建设服装产业园;按照“园区推动、多元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鼓励各类家庭作坊、初创企业进区经营。

三、坚持精准施策,优化项目发展环境

1.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泰州“九小城”、靖江西部中心镇的总体定位,修编规划,制订环保装备产业园、生产性服务区等区域发展详规;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路网大畅通,开挖疏浚横三河、公兴河,启动九圩港、文东港沿江闸站建设,实现水系大循环;加速产城融合,年内建成220KV滨江变电站、富江幼儿园、社会管理中心、新桥医院等民生实事工程,真正以园区承载能力的不断提升,赢来产业集聚的加速度。

2.创优产业配套服务。根据园区产业项目发展需要,倾力打造公共检测平台、园区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体系。

3.培育专业服务团队。组建专业招商队伍,找准招商与投资的契合点,承接上海、苏南先进制造业转移项目;成立项目服务团队,发扬“店小二”精神,确保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全过程跟踪、全方位服务;培育“创新一代”,将优秀青年企业家的培养、扶持作为重中之重、长久之计,带领企业及所在行业不断提升跨越,争当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尽职尽责于项目大突破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晓波

今年以来,发改委紧扣项目大突破,紧抓职能大落实,瞄准“三个100”目标任务,重点推进、细致服务、积极协调,有效地营造了全年项目建设的良好开局,但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影响和制约“项目大突破”的障碍与问题,亟待重点攻克。我委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现与大家交流。

一、高点站位,以科学的理念指引“航向

1.完善产业规划,优化空间布局,走集聚发展的路子。在优化空间布局方面,我们的基本考虑是:开发区总部重点布局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行业领军企业及临港现代物流企业;城南园区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兴建特色产业园、区中园,打造高效益、高产出的示范区;城北园区突出放大“空调小镇”板块效应,大力发展暖通空调行业;新桥园区依托泵阀核电产业基础,重点打造核电环保产业园。

2.突出选优育强,拔高准入门槛,走科学选资的路子。修编产业政策指导目录,坚持把“科技含量、投资总量、税收数量、就业容量、环保达标、能源消耗”作为项目引进的评判标准。注重嫁接外资、嫁接政策,把项目引进与扬子江城市群产业转移结合起来,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和产业提档升级。

3.盘活民间资本,壮大本土企业,走对内挖潜的路子。积极实施“强龙头”工程,创新实施“雁归来”计划,认真组织“活僵尸”行动,对产出不高、效益不好、无力经营的“僵尸企业”资产进行盘活。

二、实处发力,以创新的举措加快“航速

1.坚持超前准备,提高对接速度。成立专业队伍,定期收集产业转移和国内外优势资本扩张的信息;精心开发、论证、包装、储备一批前景广、效益高、匹配度强的项目,定期调整、充实项目储备库;协助企业做好已开发论证项目的立项、环评、土地储备等前期工作,提高对接产业转移的速度。

2.构建优势平台,加快落地速度。围绕特色产业,积极新建公共研发中心、公共检测中心等产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园区项目引进、引资和管理的运行机制;集中资源要素,加快园区建设发展。

3.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建设速度。实现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化、责任明细化、协调经常化”。

三、全程护驾,以最优的服务保障“航程

1.政策落实保证“有力”。坚持“应减尽减、应放尽放、应快尽快、应合尽合”,坚决压减不必要的环节。

2.市场运作保证“有序”。在法治框架下,努力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和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确保项目建设全程“快车道”“无障碍”。

3.政务服务保证“有为”。发挥“重大办”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枢作用,打出组合拳,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全市形成“步调一致快发展、齐心协力抓项目、奋发有为敢争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