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美丽蝶变的乡村振兴之路

01.12.2018  10:42

新农村建设 撕掉农村“脏乱差”标签

 

轻骑有,小楼添,农家光景胜当年。空气清新环境美,道路宽敞通八方,人在田园胜似仙。如今,走进我市一个个村庄,处处洋溢出净与美,“到乡下度假”令不少靖江人趋之若鹜。

 

时光倒退回过去,农村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露天粪坑臭气熏,脏乱差是农村普遍现象。1991年,全市农村户厕79.1%为露天粪坑,卫生厕所才占20.9%。“过去,埭上到处泥土路、羊肠小道,镇上亲戚下乡,一路上不得不挑‘好路’走,一到雨天得把自行车扛在肩膀上。上厕所大多只能蹲茅坑,很不方便,小孩子怕跟着大人下乡来做客。”生祠镇新丰村印家埭六旬村民蒋小华回忆道。

 

20世纪90年代起,我市推进农村改水改厕,1993年率先在苏中苏北实现县乡公路黑色化,1999年开始全面开展农村公路灰黑化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巨变发生在新时代。2005年起,我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举全社会之力,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

 

新农村建设结合农村“5+1”实事工程,以规划先行、试点先行、基础设施先行、环境整治先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清洁河道、清洁村庄”的“双清”工程及“通达”“绿化”等工程为突破口,逐步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同时注重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脏乱差”和落后贫穷,成了农村历史。“现在农村到处清爽整洁,就连埭前路都是水泥路,私家车进进出出,前两年埭上还装上了路灯。去年我家建成小洋房,卫生间设有抽水马桶,亲戚只要有空就来度假。”蒋小华说。

 

2013年起,美丽乡村建设将新农村建设向更深层次推进。我市作为江苏省14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之一,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进、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再出发。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乡村如画、田园如歌,成为新时代经久不衰的主旋律。

 

1189”模式给农村长效管护

 

每天清晨,西来镇丰产村保洁员黄金美骑着一辆三轮车,和本村其他7名保洁员一起开始忙碌,在各自责任区内沿路保洁、整理绿化、收集村民扔到垃圾桶内的垃圾袋,下午保洁员们一起清理河面,将收拢的垃圾统一运送到本村垃圾收集房,这些垃圾再被及时清运到镇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无害化处理。

 

垃圾的收集、清运、中转、处理全过程环环紧扣,确保了村庄环境的干净整洁。

 

从2008年开始,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实施河道、道路、村庄、绿化“四位一体”长效管护,企业踊跃捐赠光彩事业基金参与新农村建设,为保证农村环境整治的长期效果、形成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提供资金支持,全市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2年起,我市作为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改革试验任务,2014年被遴选为全国12个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县市之一。标准化试点为我市打开了“标准化+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新思路。

 

我市推行村容村貌管理与维护规范等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11项,2015年将河道、道路、村庄、绿化“四位一体”综合管护模式提档升级为河道、道路、绿化、村庄、农村公共设施、小农桥、涵洞、灌排设施“八位一体”综合管护新模式,在各村全面推广。市级财政每年拿出“八位一体”管护专项经费,市镇两级按7:3的比例投入。

 

同时,我市推行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机制、群众需求表达和汲取机制、供给责任分担机制、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等九大运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实际问题。

 

11项标准、“八位一体”管护、九大运行保障机制,靖江在全国独创“1189”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模式,把农村长效管护起来。

 

文明乡风吹遍田野

 

今年7月10日,新桥镇德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和美德善行促进会。德胜村村民举办红白喜事,事前自愿向红白理事会报告,由理事会协助其操办各项事宜。理事会对生日、满月、乔迁、婚嫁等喜事坚持新事新办,废除陈规陋习,提倡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大摆宴席的良好风气,杜绝雇佣豪华车辆、大型乐队等不良现象,对丧葬事宜也坚持从简原则。

 

愈发美丽的农村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村人,移风易俗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多年来,全市各村将爱护环境讲卫生、反对封建迷信、勤俭节约、严禁赌博、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等文明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在便民服务中心、文化长廊、农家书屋、农民广场等显要位置张贴展示,确保人人知、人人晓、人人懂。作为新桥镇最早推行村规民约的孝化社区,其“孝行天下、善化人间”的民风早已深入居民心中。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近年,我市在城乡全面实施“万千百”工程,即展示“万家文明风”、选树“千人公德榜”、上好“百堂道德课”,在广大农村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从今年起至2020年,我市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十六个重点项目”,着力培育品德高尚、素质全面的新型农民,着力繁荣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农村文化,着力培育家庭和睦、民风淳朴的文明乡风,着力建设优美宜居、和谐有序的文明村(居),马洲大地乡风文明将呈现新风景,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