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尺子”裁量邻里纠纷

23.03.2015  13:46

 

  “尺子,可以丈量土地,更主要的是可以丈量一个人的良心。”3月20日,谈及“尺子调解法”,石荣德说了这么一句形象的话。石荣德是邳州市官湖镇墩上村调解主任,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他十多年如一日化解了说不清的矛盾纠纷。他调处纠纷有一件“法宝”,那就是口袋里时刻不忘带一把尺子。

  说起石荣德的这个习惯,还得从2002年他刚刚担任治调主任说起。那年5月,墩上村沙家、石家两家因土地纠纷剑拔弩张,沙家说石家多占了,石家说沙家多占了。石荣德赶到现场,因没带尺子,没法丈量。等他回家把尺子拿来后,两家已经大打出手。事后石荣德十分懊悔:“当时我要是身上带着尺子,及时丈量,事态就不会那么严重。”从此,石荣德身上总不忘带把尺子,并且一带就是十多年。

  多年来,石荣德靠这把尺子处理了许多纠纷,化解了无数矛盾。去年2月,墩上村石某兄弟两家散养的母猪和小猪,窜到邻家周某的菜地,把周某的菠菜糟蹋了一大片。周某找到石某兄弟俩要求赔偿损失,石某兄弟俩相互推脱,弟弟说是哥哥的母猪糟蹋的,哥哥说是弟弟的小猪糟蹋的,就是不愿意赔偿。周某咽不下这口气,便找到石荣德反映。

  石荣德把当事人带到现场,用尺子量量被猪糟蹋的菠菜地,然后把石某兄弟俩喊到一边,讲了一番道理后,对他俩说:“现在菠菜市场价是一块半一斤,2分多地足足能产200斤,按照折算损失大约300多元。母猪是老大的,应赔偿损失200元,小猪是老二的,应赔偿损失100元。你们看看,这样处理行不行?”石某兄弟俩听后先是面面相觑,继而哈哈大笑:“行!既然你这样断了,我们就听你的。”说完,兄弟俩掏出钱,要交给一旁的周某。周某连忙摆摆手,说:“都是邻里邻居的,我哪能要钱,把道理说通了就行了。

  十多年来,石荣德用坏了多少把尺子,他已经记不清了。但他靠“尺子调解法”,调解各类民事纠纷多达2600多起,其中疑难纠纷340多起,防止“民转刑”案件120多起,群体性事件18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特约记者王应举通讯员张清松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