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丝绸“国礼”入藏中国丝绸档案馆

24.03.2016  16:46


 



  


  3月21日,中国丝绸档案馆获捐一批珍贵档案,它们是由苏州丝立方家纺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国礼”真丝画像和卢福英苏绣制作中心绣制的苏绣宋锦服装饰物等,这批珍贵档案的原版曾分别登上国际舞台,一展苏州丝绸技艺的精湛。
  捐赠仪式由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苏州丝绸行业协会主办,苏州丝立方家纺科技有限公司和卢福英苏绣制作中心协办。苏州市档案局局长肖芃、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主任卜鉴民、苏绣大师卢福英、苏州丝立方家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晓晔等领导与嘉宾出席。
  苏州市档案局局长肖芃分别向苏州丝立方家纺科技有限公司和卢福英苏绣制作中心颁发了捐赠证书。
  苏州丝立方家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晓晔介绍了本次捐赠的“国礼”,共有四批,分别是2013年10月28日,在土耳其“丝绸之路”国际大会上赠送给土耳其总统和总理的真丝画像;2014年5月19日,赠送给应邀来华访问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水乡》真丝画;2015年6月28日,赠送给到访苏州的比利时菲利普及王后玛蒂尔德的真丝画像;以及2015年11月,中国-东欧“16+1”峰会在苏州(中国)召开时,赠送给东欧国家领导人的真丝肖像画,共计20件作品。她说:“这批丝绸礼品入藏中国丝绸档案馆,通过展示,可以让苏州广大市民来了解它,来欣赏它的魅力。”
  在北京APEC会议上,各经济体领导人穿着的“新中装”让人印象深刻。用吴江鼎盛丝绸公司生产的宋锦制作的“新中装”服饰底部的海水江崖纹,是刺绣大师卢福英及其绣娘团队制作的苏绣。这次卢福英将海水江崖纹苏绣作品和为元首夫人绣制的苏绣服装进行了捐赠。卢福英说:“这可以让别人来了解我们苏绣。比如说里面的材质也好、针法也好、题材也好,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归宿。”“当是只给了我们大约一个多星期,要完成四件衣服的刺绣,时间实在太紧。海水江崖的苏绣图案分别位于衣服的领口、袖口和下摆,需要一针一针绣出来,这个样本针脚短,速度快不出来。”她指着一个领口纹样说,“这么长一段就一个绣娘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一个星期才能绣完。”她召集了30名绣娘轮番做,才圆满完成。
  苏州市丝绸协会秘书长商大民表示,作为重要国事活动中的代表性礼品,苏州丝绸向世界展示了悠久而辉煌的中华文明。据不完全统计,仅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丝绸织绣品有30多次作为“国礼”走出国门。丝绸自古就是国礼佳品,从汉时期起,中国对外交往中大多用绫罗绸缎作为礼物,漂洋过海,扬名世界。近代则以织绣工艺品作为国礼,如苏绣精品;2014年苏州宋锦制品开始成为国礼,而丝立方的真丝肖像画又开创了一个新的国礼领域。苏州丝绸业推进了国礼的范围越来越宽泛。但无论是织品、绣品、印品哪一种,都是这个领域的顶级品,也是苏州丝绸的骄傲。这些顶级品入藏中国丝绸档案馆,既展示了苏州织绣印技艺的精美绝伦,也可以为后人学习、欣赏和发扬光大提供借鉴。
  据悉,将于下月举办的第五届苏州创博会——苏州丝绸国际博览会将专门设立“苏州丝绸织绣国礼与非遗创新精品特展”,首次汇集与展示苏州丝绸织绣类的国礼级精品。这些丝绸精品分成绣、织、印等类。3月21日捐赠的“国礼”级精品丝绸届时也将在苏州创博会上亮相。苏州市档案局新闻发言人、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主任卜鉴民说:“希望社会各界、各丝绸织绣企业提供征集线索与实物,把这个特展办得丰富、圆满。”

(商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