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带一路”战略 共谋非公经济发展

28.12.2015  17:30
  编者按   12月22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主办,市社科院、市社科联承办的“包头市‘一带一路’与非公经济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学术年会”在稀土大厦召开。围绕“顺应新趋势融入新战略谋划非公经济新发展”主题,来自市人大、政协相关专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市直研究机构,各高校、金融界、工商界代表,各大媒体记者共150多人齐聚论坛;9名市内外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代表人士坦陈己见,深入研讨,凝聚共识。下面将论坛上发言嘉宾的主要观点略作辑录,以飨读者。   非公经济要全方位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局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赵海东   “一带一路”将使包头获得开放新动力。“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帮助化解包头钢铁、铝业等传统制造业的过剩产能,避免经济断崖式下滑和传统支柱产业刚性转型,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赢得时间和空间。满都拉口岸处于呼包鄂经济辐射圈内,包头市作为我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机械设备生产基地和产业基地,依托包头,满都拉口岸将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和包头市乃至自治区向北开放的重要通道。从近两年呼包银榆经济区内主要城市的发展看,包头具有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的实力和优势,在融入发展、联动发展上多做文章,切实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产业支点、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城市。   供给侧改革对包头非公经济发展是难得的供给机遇。一是减税让非公企业“轻装上阵”;二是深化改革为非公经济参与国企改革、与各类资本平等竞争指明了方向,也必然释放新动力;三是搭“一带一路”及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便车,寻求区域合作、海外发展新空间,广泛融入产业链、物流链等;四是产业转型升级让非公经济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孕育新商机;五是内需升级,特别是民生消费多元化,也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商机。   找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切入点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永军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这就需要包头市在实施向北开放过程中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要主动对接俄罗斯跨欧亚铁路计划,加强与博尔贾、乌兰乌德、莫斯科、赤塔的道路联通,尽可能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综合立体网络;主动对接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在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谋划合作事项;主动对接蒙古国“草原之路”计划,结合蒙古国南部铁路网计划,加强与赛音山达、扎门乌德、乔巴山、乌兰巴托等重要城市的联通,完善共同开发矿区的连接。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形成连接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的重要通道;抓好平台建设,谋划实施跨境(边境)经济合作区,加快推进沿边市场建设,实现沿边与腹地市场的互动协同发展;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谋划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商务服务、现代会展、跨境物流等产业,建设区域性经贸中心和服务保障基地。   “6521”战略助推我市非公经济创新发展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张璞   我市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确立了“六个基地”的产业定位,提出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道路,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民营企业应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在研发链、产业链、市场链各环节中找到创造价值的位置。   要把建成“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始终摆在首位。民营科研型中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人才短缺,迫切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各级政府应在培育创新动力、健全创新人才机制和体制方面出新招。如充分发挥政府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创新服务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开放创新资源市场,通过市场配置科技资源以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各类创新空间基地、创业中心、科技孵化器、研发机构、大中专院校,应树立创新创业的市场意识,根据市场需求的组合和未来的消费,变正向创新为逆向创新,变研究单项技术为研究用户,变作坊式的知识生产方式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加工方式,实现知识发现——发明——研发——产业——市场的逐级孵化和逐级放大作用。政府和创新服务中介的作用在于进一步抬升水位,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实现鲤鱼跳龙门创造条件。   破解非公经济发展瓶颈打造非公经济升级版   包头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强   我市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7.2%,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gdp的67.5%,税收收入占全市82%,从业人员占全市80%,其中新增劳动力就业占90%,呈现总量扩大、速度加快、结构优化、贡献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模总量偏小。东南沿海和我市经济体量差不多的一些城市,非公经济占比已超过90%。二是实力不够强大。目前,我市有非公企业3.5万户,但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只有3户,过10亿元的只有250户,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仅占11%。三是产业层次不高。我市非公经济主要集中在传统工业和传统服务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仅占8.4%,新兴服务业所占比例不足20%。四是协作配套能力不强。比如北奔集团,80%以上采购金额用于从外地购置配套产品。五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全市非公企业平均研发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0.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六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一些地区、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平等参与进来。因此,今后还要在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科技创新,解决非公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瓶颈制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推动我市建成“一带一路”的交通枢纽和高端服务区   市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守惠   包头同俄蒙存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的差异性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经济相互关联度和融合度较高,有进一步深化的潜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交通枢纽和高端服务区应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发展方向。同时以重点产业园区为平台,大项目为载体,相关企业为主体,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包头市在国家生产力布局和“一带一路”中的优势地位。   我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从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深化经贸合作、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产业合作开发、加强人文交流、推进口岸城市建设等六个领域开展工作。目前的重点是要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满都拉口岸打通“呼包鄂榆”城市群对蒙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要积极推动形成从中国海口-西安-包头-蒙古国乌兰巴托-俄罗斯莫斯科-荷兰阿姆斯特丹,贯通欧亚大陆的陆路通海大通道,主动融入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共荣;在创新合作路径上,应以构建合作新格局、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包头无水港优势和依托呼包鄂榆城市群,突出呼包鄂经济圈协同发展为重点。   包头市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基本思路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李智   包头要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一是在“”上找切入,发挥“能级效应”,抢抓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和签署中蒙《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的大好机遇,以满都拉口岸和白云达茂地区为重点,面向呼包鄂腹地和俄蒙市场,实现包头与跨欧亚大铁路的连接,全方位打造口岸经济高地。二是在“线”上拓空间,发挥“网络效应”,畅通融入对接的通道和物流网络。织密呼包鄂腹地通往满都拉口岸的交通大动脉,与集通、包兰、京包、集二线贯通形成我国北部边疆铁路运输大通道。以中蒙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宣言》为契机,与自治区其他地区、口岸加强合作,加快东河国际陆港物流、满都拉口岸物流园区等56个重点物流项目建设。三是在“”上找支撑,发挥“联动效应”,携手呼包银榆经济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借助区域资源产业优势,谋划一批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关联配套、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优势项目和转型项目;借助宁夏的人文优势和银川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平台,打通线上线下贸易通道,加强与俄蒙入中东国家在能源、科技、农牧业、文化旅游等方面交流合作;借助榆林连接东部、关中的区位及资源优势,加快包头西联东进步伐。   强化金融创新引领非公经济新发展   包商银行包头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树斌   建成我市的“区域性新型产融结合中心”,服务非公经济发展,核心是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金融对非公经济的支撑能力。一是要强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可试点培育一批服务非公经济的骨干金融机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健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担保、租赁等各类金融业态,引导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务,提升直接融资服务比重,满足各类非公经济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搭建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畅通银企对接通道。从金融的角度看,产业联盟的核心是产融结合,以金融资源对接产业资源,以“商行+投行、融资+融智”对接产业链,通过产融结合,在全产业链范围内最高效地配置资源,最快地推进资源跨界整合,支持产业的整合、提升、重构。三是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产业基金、孵化器、创业园区、总部经济园区等建设,引领和支撑全市非公经济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对高能高耗的传统产业,将有限的金融资源聚焦到产业的技术升级类项目和循环经济类项目;对民生产业和高新特产业,致力于满足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推动包头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市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城市研究室主任刘岗   目前,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市属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产占比很小,不超过1%。二是今后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央企和自治区企业层面上,这些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意向较为强烈。但我市在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非公经济待遇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   为此,我市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落实好中央自治区各项政策,制定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规划,切实落实非公“新36条”,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大力简化审批环节,改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推进国有企业分类管理,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容错机制,健全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改革,实施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产权管理制度,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指导意见,完善我市相关政策法规;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的机制和功能,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发挥好产权市场的作用;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扩大非公经济规模,推动非公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我市非公经济与国有企业的融合能力。   稀土高新区破解非公经济融资难出新招   稀土高新区经信委中小企业科科长赵璐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非公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导致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一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强政策刺激,充分发挥好“助保金贷款”平台作用。二是要逐步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缩短企业融资链条。三是加强制度约束,促使中小企业规范经营,提高企业素质。四是积极发挥保险、担保的功能和作用,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开展“保险+信贷”合作,促进更多保险资金直接投向实体经济。五是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及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等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六是完善信用体系,建立以电子化为基础的诚信信息化平台,对经营主体进行诚信记录,开展严格的信用评级。七是引进发展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及政府购买服务券等新型模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八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企业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以及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