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陕苏闽四省区党报联动聚焦“一带一路”建设 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双向开放

07.03.2019  07:43

   编者按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的第六个年头。伴随“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国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融入全球发展迈进新时代。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如何?未来一年将如何向纵深推进?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破解?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市长牙生·司地克

   推动“两港”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城市

  “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有着让人充满想象的发展空间。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正在以国际陆港区和空港建设为支撑,打造核心区的核心城市。”全国人大代表,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市长牙生·司地克说。

  独特的地缘优势,让新疆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定位新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紧抓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新疆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把高质量发展与核心区建设结合起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牙生·司地克说,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总体布局,绘就一幅“大写意”。新疆在这幅“大写意”中只争朝夕昂扬奋进,描绘出核心区锐意进取的精彩画卷。

  这幅画卷上,中欧班列最为亮眼。去年,作为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开行1002列班列,同比增长41.2%,跃升到全国第三位。线路已达20条,通达境外18个国家、25个城市。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是以乌鲁木齐铁路西站国际口岸贸易区、北站商贸物流集聚区、综合保税区为主要区域,以亚欧国际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设施平台为基础支撑,集成班列集结和多式联运、国际供应链组织、开放型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功能的陆向开放驱动引擎、组织枢纽和产业高地。

  “陆港区汇聚了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最优质的交通、物流和对外开放资源,经过两年多的规划建设,在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通道网络拓展、国际班列开行和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为今后发展和战略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牙生·司地克说,陆港区拥有的独特优势,凸显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数据为证。去年,乌鲁木齐市的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全年接待游客4624万人次、增长40%;实现旅游总收入694亿元、增长54%。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在旅游旺季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5万人次,最高超30万人次,成为新疆日接待游客最多的景区。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核心城市定位的乌鲁木齐市,也将以有为博有位。

  牙生·司地克说,今年,围绕集货、建园、聚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乌鲁木齐将提高西行班列发运疆内产品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积极申报汽车整车、粮食等指定口岸。同时,全力推进铁路口岸商务商贸区等项目建设。尽快制定招商目录和线路图,“走出去”招商,把出口加工类企业“引进来”,全力打造外向型产业集群、产业园区。

  “空港建设方面,乌鲁木齐国际机场2、3号跑道和T4航站楼有望在4月全面开工。”牙生·司地克表示,乌鲁木齐将大力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培训及配套产业,提升产业承载集聚能力。做大做强乌鲁木齐航空,加大在全疆的运力投入,推动形成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交通圈”。

  “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起来,新疆将可能成为繁华的中心。不要说别的,乌鲁木齐现在是方圆1500公里最大的城市,到那时,将是一个怎样的景象?”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途中曾如此描述。美好图景,如今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新疆日报记者 石鑫/文 崔志坚/摄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

   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丝路通,经济兴。“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以来,陕西积极寻找自身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的同时,加快自身追赶超越发展。

  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到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陕西持续明确自身在“一带一路”上的发展坐标;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构想,到“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建设,陕西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五通”构想落地实施,构建向西开放的有力支点;从把握世界和国家开放发展大趋势,到构建陕西经济发展新优势,陕西积极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追赶超越蓄势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说,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承接东西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旅游、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明显。应把握好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资源,找准定位,着力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

  方兰表示,对于陕西来说,可结合自身优势,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好以下工作:

  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枢纽中心。着力打造陆路、空中、信息、管道立体丝绸之路,拓展提升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推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参与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布局,加快技术研发合作。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多元合作平台等,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促进陕西制造尽快转为陕西智造,成为知名品牌,增强国际市场影响力,使陕企走向世界。

  建设“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中心。加强与中亚地区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可尝试开展点对点的教育资助项目和青少年交流互访活动,吸引中亚学生来陕留学,动员陕西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到中亚地区交流学习,通过双向的互动机制,为长期合作培育和储备人才与人脉资源。通过文化交流,增强陕西在“一带一路”地区的影响力和文化亲和力,增强竞争优势。

  加强区域金融体系建设,树立西安大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利用能源优势,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能源金融领域的合作,把陕西打造成中国向西开放的能源交易中心和结算中心。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外向型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生产要素的结构和水平,通过实施“文化+”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产业,加强文物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陕西日报记者 张斌峰/文 母家亮/摄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费少云

   当好“交汇点”,奏响“一带一路”新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江苏时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这指明了江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围绕这一定位,江苏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通、经贸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做出积极探索和实践,结出可喜的果实。”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费少云说。

连云港港本报资料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江苏开通中亚中欧铁路班列,实现港口对接中欧,还开通“一带一路”民航航线和远洋航线,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工程项目建设。在产能合作方面,江苏特别重视平台建设,已在柬埔寨、阿联酋、印度尼西亚,以及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等国设立开发区。

  “由红豆集团牵头建设的西港开发区位于柬埔寨,已引进近150家企业,首期5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开发完毕,为当地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费少云介绍,江苏不仅“走出去”办开发区,还注重“引进来”,与新加坡、德国、以色列、瑞士、丹麦等国家合作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双边开发园区。

  在科技合作领域,江苏与以色列等6个国家签署科技研发的长期合作协议,与部分发达国家共同成立产业研发基金,共同资助支持研发项目,并取得较好的早期收获,“目前,江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以及沿线国家对江苏的投资,在全省盘子中的比重都在上升,而且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费少云认为,经贸是国与国交流的经济基础,文化交流是增进感情、沟通心情的润滑剂。这几年,不少江苏文化艺术团体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传播江苏优秀文化,同时江苏加大政府奖学金投入力度,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来到江苏学习。江苏在中外合作办学、加快职业教育“走出去”等方面也取得好成绩。在西港经济特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当地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

  “在对外合作交流中,我感到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度、参与度越来越高。就江苏来说,我们与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形成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的高度共识。这个共识的基础,就在于‘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具有包容性、时代性和务实性。”费少云说,江苏去年出台《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确定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计划、国际产能合作深化计划、“丝路贸易”促进计划、重点合作园区提升计划、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计划等“五大计划”,“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遵循习近平主席确定的愿景、目标和方法,江苏一定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更大作为,也能更好促进自身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郁芬/文 吴胜/摄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侨联主席陈式海

   今朝风日好,闽侨丝路扬帆正当时

  “丝路连着家国梦,缠绵系心上。多少浪澎湃在海之上,多少梦织进思路长,友好之路无止境,今又扬帆出海疆。”这是中国舞剧《丝海梦寻》的主题曲歌词,舞剧生动演绎福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船扬帆万里的动人故事。

  6日,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侨联主席陈式海的采访正是从讲述福建人自古代起筚路蓝缕、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开始。“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出发地,到今天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的华侨华人始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推动中外经贸文化交流。”陈式海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陈式海此次参会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表述。“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说,“福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既是传统侨乡,也是新侨活跃的省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深具优势,也负有重任。

  抚今追昔,不由让人思接千载,感慨万端。陈式海说,福建先民古代开启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风险浪高、九死一生的闯荡之路,映鉴着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福建精神——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拥有着比先人优越得多的条件。不久前,福建发起成立“丝路海运”联盟,打造全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形成带动沿海、辐射内陆、通达“海丝”的海上物流新通道。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闽籍华侨华人将更加积极地投身到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陈式海提出,华侨华人将致力于把“海上丝绸之路”建成交通便捷之路、经贸合作之路、人文交流之路、青少年交流学习之路。

  陈式海认为,海外侨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完全能在深化“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上大有可为。着力打造福建海外中餐联盟,组织赴海外推广中医文化、开展义诊,邀请海外青年回家乡学习武术……近年来,福建致力于将中餐、中医药、中国茶叶、中华武术进行“打包”,作为“文化礼包”在海外进行推广,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外侨胞,特别是华侨新生代和华侨住在国居民的喜爱。他还提出,福建也是万里茶道的起点和豫闽台唐山路的重要节点,而后者既是古代移民之路,也是历史文化播迁之路,深入挖掘这两条道路的经贸文化内涵,对于丰富海丝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也是台港澳同胞的重要祖居地,我们致力于汇聚两岸四地的同胞力量,携手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在海外的闽籍社团与在台港澳的社团交流融合,形成共识、汇聚力量。福建侨联已连续多年开展‘一带一路’两岸青年系列交流活动。”陈式海说。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请进来”和“走出去”必须相结合。陈式海提出,华人华侨具有熟悉当地情况、兼通中外文化的优势。“一方面,侨胞可以投资家乡建设、开展产能合作,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和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设立海外国际经贸合作园区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与国外友好城市的联谊交往。

  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文 林熙/摄

标签:

编辑: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