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家长用力摇晃哄娃入睡致其死亡

14.03.2016  10:26

   摇晃哄娃入睡最“伤脑”?有孩子因此死亡

  通讯员 刘丹 钱莹 金陵晚报记者 苏丽萍

  一边抱着啼哭的孩子摇晃,一边口中哼着摇篮曲。这恐怕是几代人心中留下的温暖印象。可日前,一则新闻让大家目瞪口呆,台湾地区一位家长用力地摇晃孩子哄其入睡时,竟把孩子晃得口吐白沫,陷入昏迷,最终导致孩子死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进行了一番了解。

   事件:

  哄女儿入睡竟致孩子死亡

  报道称,台湾新北市一位新手父亲生有三胞胎,因七个月女儿哭闹不停,将其放在摇椅上摇晃哄逗,很快发现女婴口吐白沫,呈昏迷状态,夫妻俩赶紧将女儿送往医院,可惜最终宣告不治。

  据了解,幼儿无明显外伤,医院分析可能是“婴儿摇晃症候群”,父亲哄女婴如果用力过度、剧烈摇晃,可能损伤婴儿大脑。

   解析:

  大力持续摇晃婴儿可能“伤脑

  记者心中不免产生疑问,究竟家长需要耗费多大的力气摇晃婴儿,才会让孩子患上这样的疾病呢?记者采访了南京市儿童保健所长童梅玲主任医师。

  她告诉记者,有时候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一天上班下来很辛苦,如果再加上孩子哭闹不止,很可能想要通过快速摇晃的方式让孩子尽快入睡。可是,如果没有一些医学知识,这样过度摇晃婴儿可能造成脑出血。

  据悉,这种因此而产生的疾病,在医学上叫做“婴儿摇晃综合征”,也叫做“婴儿摇篮综合征”,是因婴儿受到持续摇晃而对其脑部产生的损害,常常在没有外部损伤迹象的情况下,造成头或脑的损伤。

   数据:

  儿童医院每年收治1-2例这种患儿

  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何俊平副主任医师说,这类患儿,他们科室每年收治的大约1-2例。这种情况属于比较极端的案例。受伤较轻的会导致颅脑损伤,较重的可能留下终生残疾,而更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据悉,1岁以内的孩子颅脑还在发育期,颅骨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大脑的生长速度,由于婴幼儿的头部约占全身重量的25%(成人的比例为10%)。

  另外,婴儿脑部比成人的脑部柔软、脆弱,加上颈部肌肉较柔弱无力,所以在被摇晃时,会造成孩子脆弱的脑组织不停地和颅壁发生碰撞,导致脑部血管挫裂引起脑出血。

   》》》》新闻延伸

  哄孩子入睡就是把他们抖“”?

  记者在一些亲子论坛发现,的确有家长开玩笑地说,自己的孩子属于“磨人”的那类,白天拼命睡,晚上死命哭,因此,有时候为了自己能好好休息第二天上班,他们没办法只好将孩子直接抖“”。童梅玲主任表示,这样可能会让孩子安静下来,但如果抖动的幅度很大,抖动的频率也很高,孩子大脑的确可能造成一定的损伤。

  “现在好多家庭可能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争抢着宝贝还来不及呢,一般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病例。”童梅玲补充说,在他们科室很少遇到这样的患儿。苏丽萍

   如何更好地哄孩子入睡?

  1、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多家长认为,孩子哭闹了就要去抱,其实不然。要遵循哭不要抱,不哭才抱的原则,这样长久了宝宝才会安静入睡。

  2、训练睡眠模式。可以从一开始就训练宝宝的睡眠模式,一旦有睡觉的迹象时,就可以把宝宝放到床上了,在床边陪到他们睡着。这样可以培养宝宝自己入睡的好习惯。

  3、轻轻安抚他们。陪着宝宝入睡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要让宝宝先安静地躺下来,你再陪着睡。有时宝宝睡眠浅,你可以轻轻安抚他。苏丽萍 整理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