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淮安市经济发展取得开门红

24.04.2015  23:03

  中国江苏网4月24日讯 昨日,记者从我市召开的201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市12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四位,其中11项指标增速进入全省前三位。在宏观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市经济发展基本实现首季“开门红”。-杨丹丹张延峰

  后劲增强

  C

  开局平稳

  A

  B

  质态趋好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占GDP比重达37.6%,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4+2”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市4+2优势特色产业在库企业比去年底增加52户,实现产值833亿元,增长16.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0.2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达56%,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引领作用突显,实现产值275.6亿元,增幅达26.5%;食品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企业数达241户,在六大产业中最多,实现产值188亿元,增长18.2%;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迅猛,同比增速达27%,增速首次超过电子信息产业,位居六大产业之首。

  财税结构趋优。一季度,实现财政总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8.02亿元,实现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0.2%,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4元,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6元,增长9.3%,列全省第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7元,增长10.5%,列全省第3。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GDP处于稳健运行合理区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4.01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全省第4、苏北第3,分别高出全国、全省3个和1.6个百分点。

  就业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3%。

  物价保持低位运行。CPI为101.8%,仅上涨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两跌”,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六项指标上涨,烟酒、交通和通信价格有所下跌。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投资423.79亿元,同比增长23.9%,超过目标5.9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2。其中,工业投资230.52亿元,增长27.5%,增速位居全省第2;民间项目投资完成255.10亿元,增长35.6%,占全市项目投资总量的比重为75.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1个百分点,对全市项目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2.7%。此外,一季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47.56亿元,同比增长53.5%,比去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4.77亿元,增长12.8%。商品房销售呈现面积增长、价格下降趋势。

  农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一季度,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2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位居全省第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0.4亿元,增长11.8%,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6亿元,增长14.2%,农村市场消费增幅高于城镇2.4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势头良好。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9.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同比提高38.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其中出口6.68亿美元,增长18.5%,进口2.77亿美元,下降5.9%;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亿美元,增长150%,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7.9%,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美国、韩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开始回暖,出口分别增长15.1%、30.1%、3%;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势迅猛,分别增长110.9%和55%。

  此外,新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45个,新批外资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新登记私营企业2638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932户,分别增长36.7%和0.5%。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