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淮安城乡居民收支清单出炉

13.05.2015  11:35

  一季度,淮安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16元,同比增长9.3%,增幅位居全省首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7元,同比增长10.5%。


  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城乡居民开支也是“水涨船高”,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4552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3231元,同比增长9.5%。


  收入:工资性收入占“半壁江山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淮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016元、5127元,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淮安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达到4650元,占总可支配收入的58%;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达到2631元,占总可支配收入的51%,均超过半数以上。


  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近些年来不断上调的工资标准,去年11月1日起,淮安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市直、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由1280元/月增至1460元/月;淮安区、淮阴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由1100元/月调整为1270元/月。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民打工收入稳定增长。近几年出现的“用工荒”促使企业不断增加农民工收入,以保障企业用工无虞。


  经营性收入明显增加,是一季度淮安居民增收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前三个月淮安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达到1810元,同比增长9.6%;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达到1222元,同比增长11.2%。据介绍,经营性收入的增加与当前淮安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形成的全民创业氛围有着紧密联系。有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淮安新登记私营企业2638户,同比增长36.7%,私营企业总量超过5.46万户,同比增长15.4%;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932户,同比增长0.5%,个体工商户总量20.1万户,同比增长13.3%。


  此外,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是居民四大收入来源中增长最快的一项。一季度,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至585元,增长9.7%;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为74元,增长13.1%。转移性收入方面,城镇居民达到了971元,农村居民达到1200元。


  支出:“”上花费超三成


  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也实现了稳步增长。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在“”上的花费最多,其中,城镇居民在食品烟酒等方面的消费达到1570元,占总支出的34.5%;农村居民达到1000元,占总支出的30.9%,城乡居民在“”上的占比均超过三成。


  实际上,居民在“”上花费多主要与食品价格温和上涨有关,像食品价格在一季度就涨了2.1%,其中鲜菜、水果、粮油、鸡蛋等价格都要比去年贵,也意味着要多花钱。另有数据显示,一季度,淮安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6亿元,增长14.8%,其中生活消费品类别商品增速较快,粮油类、饮料类等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9.6%、35.8%。


  除了“”之外,“”是淮安居民第二大消费支出项目。居民居住成本的提升,主要是阶梯电价、阶梯气价在去年前后相继实施,加上一季度为冬季,属于用电用气的高峰期,导致居住成本的增加。同时房租价格的稳步提升和建房及装潢材料价格景气度一直较高,这也增加了居民的居住开销,比如木材价格要比去年同期增加32.1%。


  此外,一季度淮安城乡居民人均在交通通信上分别花费540元、379元;教育文化娱乐上分别花费524元、472元;衣着上分别花费430元、230元;生活用品及服务上分别花费288元、213元;医疗保健上分别花费190元、325元;其他用品和服务上花费145元、6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