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以压岁钱为主题的少儿理财课

17.02.2015  11:47

 

图为活动现场。盛义摄

 

孩子们的压岁钱越来越巨额了怎么处理?是上交给父母还是合理使用?昨天下午,在靖城街道虹兴社区关工委的校外辅导站里,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的理财课,主题为“用好压岁钱,实现成才梦”。

 

典故:压岁钱的由来你知道吗?

 

昨天下午1:30,市关工委的几位五老志愿者、虹兴社区的学生们都来到了社区的校外辅导站。这堂由社区关工委发起的特殊校外课,主题是“用好压岁钱,实现成才梦”。

 

辅导站负责人吴锦章先拿出了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个大大的“”字,问孩子们知不知道这个字的读法和意思。“在年关时,会出现一个叫‘祟’的鬼怪,为了赶走这个鬼怪,家长们习惯于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压上一点钱。久而久之,‘祟’被传成了同音的‘岁’字,也形成了给压岁钱的习俗。”吴锦章说完典故后,还举了苏轼和林则徐的父亲给压岁钱的例子,生动的讲法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我还第一次知道压岁钱是这个意思,本来以为是爸爸妈妈给的奖励呢!”11岁的羊佳林听完这个典故才恍然大悟。

 

演变:从20个铜钱到5000多元

 

孩子们,我清记得我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最多的一年是20个铜板,算起来也就现在的一块钱不到,你们来说说都能收到多少啊?”“我拿到了2300元!”“我只有2200元!”……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各自的压岁钱,这样的回答让五老志愿者们也咋舌了。84岁的陈静如是一名退休教师,她说自己小时候逢到过年时,根本不指望能有压岁钱,只希望能在拜年时,吃到埭上富裕人家的一把炒蚕豆,就觉得十分开心了。

 

听着这样的变化,17岁蒋晨艳说,去年她拿到了5500元压岁钱,听到爷爷奶奶们说起过去过年时这么艰苦,才觉得如今的生活值得珍惜,也更能认识到,这些压岁钱里寄托着长辈的期望和关怀。

 

创意:压岁钱的N种用法

 

虹兴社区党委副书记朱璐抛出了自己的囧事:“我的压岁钱从5元到10元到1000元,最后全被爸妈收走了,你们的压岁钱呢?是自己管理还是被收走了?”“大多数都被收走了!”孩子们略带无奈地回答。

 

我给大家一个好建议,你们可以规划好压岁钱的用法,列好清单后拿给父母看,得到他们同意后按清单执行,这样有计划有意义地用钱,相信家长会支持你们的!”朱璐给孩子们出了个主意,得到了很多孩子的响应。

 

我决定把自己的压岁钱定期捐给慈善部门,资助家庭贫困的小朋友上学!”“我要学会理财,把部分压岁钱拿去存定期,可以拿利息出来购买学习用品!”“我把压岁钱交给父母,分月零存整取!”……

 

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不过都是满满的正能量,靖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陆枝毓听后特别开心。她说,举办这个活动,目的就是引导孩子们正视压岁钱的意义,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具备了初步的行事运算认知能力,会有一定的理财概念,父母在这样的过程中,最好别一味没收代管,应该让压岁钱成为培养孩子理财意识的生活教育载体,而不是形成他们“一夜暴富”心理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