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根越角“最江南”,一体化示范区交出亮眼周年答卷

02.11.2020  16:07

      10月31日召开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一周年现场会上,一张亮眼的周年建设“成绩单”正式发布。

        示范区揭牌一年来,深耕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形成32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60个亮点项目,构建跨域治理新格局……

        在这片“最江南”的吴根越角,在一体化发展的“样板间”中,老百姓的住、行、医等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通过一体化创新制度的跨省破局、联手、重建,一体化示范区已然插上腾飞的翅膀。

        世外桃源“五彩姚庄”,以文旅融合书写新农村发展故事;

        曾是“断头路”的康力大道,在青吴两地的共同建设下,已贯通两地;

        绵延三地的水系“蓝色珠链”,在联保共治下越发闪耀出清澈之色;

        医保“一卡通”建设,惠及示范区230余万参保人员……

        这些举措,让“江南之处最宜居”成为了现实。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姚庄镇的“桃花源记

        1986年,一株来自上海的桃树苗彻底改变了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北鹤村的模样。当时,上海农科院培育了新的品种,选择在北鹤村种植。

        1989年,第一批打着“姚庄”标签的黄桃上市了,口感松脆、味道甜美的鲜食黄桃受到市场的欢迎。

        30多年过去,黄桃已经成为姚庄镇最具代表性的农特产品之一。最高峰时,以北鹤为主的姚庄黄桃种植户有近1000户,占全镇农村人口的十分之一。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姚庄镇还打造出了一个“桃花岛”。三月桃花节、八月黄桃节,单这两个“节日”,每年来这里的游客就有近10万人。

        而姚庄这个千年古镇和上海的故事好像才刚刚拉开序幕……

        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五镇之一,如今姚庄的发展和周边,尤其是和上海,正越来越紧密地融合。

        2020年3月,姚庄镇根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对于生态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引入符合产业定位的杭商旅“五彩姚庄”项目。

        该项目以北鹤村为核心,计划通过3年时间,打造一个总投资50亿元的田园综合体,成为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内的乡村振兴样板。

现代精品农业

        姚庄镇围绕自身农业特色,打造了“桃渔歌画”四张一体化交流的农耕文化名片。

        引进自上海的锦绣黄桃,借助桃花节、黄桃节等节庆活动,让黄桃成为上海、江苏市民餐桌上的一道可口时令水果;围绕青吴嘉三地共有的田山歌,2019和2020连续两年在西塘、姚庄举办江南民歌节,让三地同唱一首歌;农民画和渔文化,也是姚庄在三地交流中的重要农耕文化符号……

        姚庄这座“世外桃源”般的小镇正逐步走进大众视野。当然,这里不仅有“桃渔歌画”的美丽画卷,还有“向往的生活”。

        走进姚庄镇的桃源新邨社区,一排排红瓦白墙的公寓楼首先映入眼帘。这里是姚庄镇农房改造集聚项目所在地,也是嘉善县最大的城乡一体新社区,总投资近10亿元。

        桃源新邨社区配套完善,公建配套用房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有文化礼堂、道德讲堂,设有社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邨民休闲中心、桃源书场、图书馆、篮球场等,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社区1公里范围内有体育馆、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大型超市、银行、农贸市场等,十分便利。居民们纷纷感叹:现在的日子,太舒适了!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揭牌,不仅加强了嘉善和青浦、吴江的联系,更为嘉善带去了便利的交通、便捷的服务、便民的设施。嘉善正立足自身优势,谋划着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齐心克难 不断协调 沪苏联合打通“断头路

        上海青浦与苏州吴江之间的部分省界,以元荡湖为界,若能跨过元荡湖水,沪苏两地近在咫尺。

        但以往,隔湖相望的居民要想往来,要么走一条小路,虽近些,却只能过人和非机动车;要么绕行318国道或G50高速,得多花不少时间,走高速还得过收费站。

        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成立,为直接事关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交通按下了“快进键”,数个打通省际“断头路”项目加速推进。近日,随着东航路道路和桥梁相继完工,东航路—康力大道贯通工程作为示范区率先启动打通的“断头路”,即将正式通车。

        据了解,项目该项目由青浦、吴江两地酝酿合作,东起青浦区东航路,向西跨越元荡与吴江区康力大道对接,全场约4.5km,含有桥梁6座,总投资约4.1亿元。通车后,上海青浦到苏州吴江的交通时间由40分钟缩短为5分钟。

东航路—康力大道贯通工程

        然而,项目进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

        东航路—康力大道贯通工程需横跨元荡湖。虽然元荡桥距离不长,只有180米,但它是连接吴江莘塔镇和青浦金泽镇的重要节点,一头连接苏州吴江的康力大道,另一头与上海的东航路相连。

        过去,各地的规划、审批事项和流程都各不相同。这座公路桥,由于跨省的缘故,在建设过程中不得不对接沪苏两地的规划、建设、税务等多个部门。

        在涉水审批方面,由于元荡湖横跨省界,涉及到沪苏两地涉水审批。比如,在上海青浦的元荡为市管河道,所有审批需向上海市水务局申请;而在苏州吴江,元荡虽为省市界河,但未在其审批范围内,因由河道两地水务部门共同管理。

        两地建设单位水务手续办理流程较为复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度。除此之外,跨区域项目权责不清,沪苏两地规划、设计、防洪等标准不一,审批也各有各的要求,也导致该项目一度面临停滞状态。

        为了推进元荡桥建设工程,跑出沪苏两地一体化“加速度”,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召集沪苏各部门开了数次协调会,标准不一致时互相协商确立共同标准。直到立项两个多月后,上海和江苏的项目审批章才盖在了一张纸上,项目才得以开工。

        上海市青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耿伟荣介绍,“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作为一个平台,实现了两地的相互对接。特别是在桥梁防洪评价阶段,我们采用一张批文、两地盖章、共同审批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体现了一体化的成效。

        除了顶层规划设计的一体化“融合”,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也时常需要互相统一标准。比如,起初在元荡桥两端,江苏一侧的康力大道按市政道路标准建设,而上海一侧的东航路按公路标准建设。市政道路设计有人行道,而公路则没有,为使两边道路同宽,风格统一,上海东航路也相应提高了标准。

        作为一体化示范区成立后标志性的贯通省市对接工程,康力大道东延工程项目的“融合”建设模式也成为示范区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一体化进程的样板,为跨省域单路互联互通工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无形的“藩篱”打通后,有形的“断头路”将会越来越少,示范区内的两区一县将在基础设施方面加速对接。

        医保先试 一卡通行 示范区医保跑出“加速度

        医保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工程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人员流动越发活跃,人们对于医保异地互通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近日,长三角示范区互联网医院成功开通医保异地在线结算,示范区三地参保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使用手机就能完成复诊配药和在线支付,大幅改善示范区就医体验,显著提升群众就医便利度。

        来自浙江嘉善的李女士通过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朱家角人民医院)在手机上进行网上复诊配药,足不出户就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在示范区内实现网上跨省异地医保在线结算。

        不久前,李女士因胃病到朱家角人民医院就诊,医生要求其定期复诊,按时服药。原本李女士每周要从嘉善跑到青浦的医院进行复诊配药,现在她可以通过示范区互联网医院实现异地医保在线结算,减少了跑动,免去了奔波,复诊和支付十分便利。

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       

        “立足青浦、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的智慧医院”。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的定位,彰显着示范区建设规划者们的“壮志雄心”。

        仅仅凭借朱家角人民医院的资源力量,这个目标似乎过于远大。洪斌坦言:“青吴嘉三地交界之处的医疗资源本就相对薄弱,一直以来,朱家角人民医院是青浦西区唯一的一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要在这里‘凭空’建一座三级医院,让本地医疗水平向前跨一大步,还是比较难的。

        但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的现在,解决三地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有了新思路。那就是利用互联网和智慧技术,将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与青吴嘉“连接起来”,把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向长三角“辐射过来”。建设一座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的想法最终在青浦落地。

        当前,智慧化建设已成为各大医院都在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互联网医院”屡见不鲜,相比于其他医院,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又有怎样的不同?

        洪斌认为,这个差别首先在于智慧化程度的不同。他表示,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的定位,是“重患者体验、重快速服务,重互联互通”;想要搭建的,是集AI物流、远程问诊、智慧门诊、智慧病房于一体的综合医疗体系。

        它的“智慧”将不仅体现在患者“问诊”这单个场景上,还会不断向这个场景发生的时间线前、后延伸,创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医疗新模式。例如,无论是问诊前的初步检验,还是问诊后的复诊环节,都可能由专家通过线上远程操作完成。问诊后的购药配药,也可能是由机器人自动完成,再经过物流系统投递到患者家中。

        洪斌透露,智慧互联网医院未来的建设方向,还将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在各地借助街道卫生院建立起“健康驿站”,通过同一套智慧系统与智慧互联网医院、与专家团队相连接,让患者能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医疗专家。“小病去驿站,大病上医院”,在打通患者求医“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促进分级诊疗。

        “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目标,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好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医疗健康‘互联网医院平台’‘远程医疗协同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平台’三个平台和‘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示教’五个中心。”洪斌说,“走好试运行期间的每一步,才能最终建成蓝图中的‘智慧互联网医院’。我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循,我们的每一步都是创新实践。

        在一体化示范区,围绕区域医保一体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探索从未止步。近期,以老百姓“需求度高”“体验感强”“获得感大”的重点项目为突破,一体化示范区率先实现了五件事,全力推进长三角医保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实现示范区异地就医门诊免备案,群众就医更便捷;实现跨省统一服务清单、医保经办一站式联办,群众办事更方便;实现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直接结算,门诊保障更到位;实现“互联网医院”医保异地在线结算,网上诊疗更方便;实现跨省异地医保基金联审互查,基金监管更有力。

        以这“五件事”为推手,一体化示范区将全力推进医疗保障服务向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发展。

        在示范区的先行先试下,长三角区域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加入“医保同城”。今年9月底,“嘉青昆太”医疗保障一体化工作研讨会在嘉定区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嘉定区、青浦区、昆山市、太仓市四地医疗保障工作一体化,共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敢为人先 双向赋能 示范区“朋友圈”再扩围

        一体化示范区是创造新奇迹的热土,也是最能展现新奇迹的地方。

        要实现建设目标,要有一种大展宏图的创业激情,要有一批敢为人先的开发者。

        今年8月2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立。12家关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市场主体、专业机构自愿成为示范区最初的“开拓者”,以业界共治形式推动形成示范区建设能量场。

        10月30日,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的队伍进一步扩大。在开发者联盟第二次创始成员会议上,经12家创始成员单位一致表决通过,13家单位成为了开发者联盟第一批新成员。

        “今天,示范区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围,创新试验田生机勃勃。”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表示,“不谋一域者不足以谋全局”,一体化示范区的成立,就是为了“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

        集中创新突破,示范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难度非常大。这才更需要拉牢市场的力量,发展“事业合伙人”,让政府、市场和社会一起来努力把国家战略落实得更好,推进得更快。联盟成员也能在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中找到业务机会,通过朋友圈的构建,在合伙人之间产生业务的碰撞。“这是一种双向赋能。”张忠伟说。

开发者联盟新成员入盟仪式

        大胆试,大胆闯,示范区正成为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在这里,示范区的建设收获了许多国际关注,也凝聚了许多“国际智慧”。

        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联盟与北德地区企业家对话研讨会,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员“连线”北德企业,积极交流探讨,相互学习借鉴,为助推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

        “我们虽然遥隔万里,但我们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是共同的。我们虽然语言不同,但我们的企业家对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的追求是一致的。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对话会,促进长三角区域和德国北部区域企业之间的互动,构建绿色伙伴和数字伙伴关系,促进双向投资和双向贸易,让大家能够享受经济发展繁荣的成果。”张忠伟说。

        中德两国企业通过这场“云间”的对话研讨,加深了交流理解,也为未来在生态、环保、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今年前三季度,示范区两区一县合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新增企业登记数量同比增长12.6%;实到外资同比增长31.8%。”10月31日的现场会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介绍。

        “逆势上扬”,在示范区的绿色肌底上,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在“江南之处”得到了充分展现。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红利也带来了区域发展的高品质。(戚轩瑜 王天翊 赵雅惠 江天潇)

来源:  新华网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