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园区一位坚强母亲形影不离独自照顾瘫儿六年

15.05.2015  16:52

 

图为公司员工共同带小凡外出旅游。

 

 

图为刘红玉陪儿子做康复训练。 顾鹏摄

 

将瘫痪儿子绑在自己身上,骑着摩托车带其一起上班……城北园区新三路周边,有这样一位母亲被人熟知,她是城北园区一家企业的普通员工,但她身上却彰显出母爱的伟大。6年来,刘红玉独自照顾现年22岁的瘫痪儿子,形影不离,连上班也不例外。

 

无法相信,百万分之一怪病缠儿身

 

5月12日上午,在江苏尚香食品有限公司仓库管理员办公室内,刘红玉专心地记录着货物出入库情况,她的对面,坐着儿子小凡。小凡把头趴在桌子上,像是在熟睡,但每逢有人进入办公室,他都会艰难地把头抬起看两眼,如果是认识的人,还会报以微笑。

 

刘红玉告诉记者,小凡相比其他孩子而言,从小思维就略显迟缓、口齿不清、注意力难以集中。但她怎么都没想到孩子是因为疾病造成的举止异常,还经常责怪其不听话。2008年,小凡的爸爸因为意外不幸去世,刘红玉也下岗,母子两人只能靠着打零工艰难地维持生活。当年,小凡进入高中学习,刘红玉原本想再熬几年,等孩子有出息了,日子就会好起来,谁知生活刚有了点希望,噩运却再次降临。

 

2009年10月,小凡突然又瘦了好几斤,还经常觉得喉咙痛,吃东西难以下咽。刘红玉带着儿子到医院检查,却始终查不出病因,病情一天天加重,发展到双手、双脚不停颤抖,不能说话、不能正常行走。在一位亲戚的建议下,刘红玉带着小凡来到南京市鼓楼医院,经过医生检查,最终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氏症。在南京接受了短暂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听说安徽省合肥一家医院治疗这种疾病非常有名,刘红玉带着小凡来到安徽,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下来,但小凡从此只能瘫痪在床。

 

无法割舍,她带着瘫痪儿子上班

 

看着瘫痪在床的儿子,刘红玉心如刀绞。小凡虽全身不能动弹,但意识清醒。期间,小凡还有过轻生念头,抗拒进食,在刘红玉一遍又一遍的劝说下才作罢。经数月治疗后,刘红玉带着小凡回到靖江。这时,刘红玉已负债累累。

 

2010年初,刘红玉求职时,尚香公司得知了她的家境和求职的愿望就接收了她。一次下班回家,刘红玉看见小凡滚落至床下。此后,刘红玉再也无法放心小凡一人在家,向企业申请带着小凡上班,总经理孙华靖得知刘红玉的情况后,同意了她的申请。

 

从那以后,刘红玉便一直带着小凡上班。刘红玉家住靖城街道靖西社区,平常都骑着摩托车上班。由于小凡腿脚不能动弹,靠在摩托车上稍不留神就可能摔下去,刘红玉为其找来电工空中作业用的安全带,将小凡绑在身上骑行。从此,就有了将儿子绑在身上,骑摩托车上班的一幕。

 

刚开始,小凡无法坐着,刘红玉为不妨碍工作,只能将其“”在椅子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凡的身体部分部位有了点知觉,慢慢地能够自己坐着,右手能轻轻挥动。小凡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逢人便“打招呼”。

 

刘红玉年年被评为企业先进职工。每年先进职工旅游,这时她也会把小凡带上,公司员工为其准备轮椅、轮流照顾他,小凡俨然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一份子。

 

无法负担,只能自己给儿子做康复训练

 

从儿子瘫痪至今,刘红玉承受心酸和辛苦无法形容。儿子每顿饭都由她一口一口地喂;大小便都由她亲自照顾;躺时间长了、坐累了,母亲给他按摩……这一照顾就是2000多个日日夜夜。

 

刘红玉每天一大早就会带着儿子来到公司,扶着他走路锻炼。早上、中午、下班各一次,平均时长30分钟,一天至少一个半小时。他们锻炼的方式很是辛苦,几乎是刘红玉用手抬着儿子在走,艰难而吃力,走累了两人会抱在一起歇歇。

 

为什么不把儿子送到康复中心接受专业的训练呢?刘红玉说,由于过去几年到许多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积蓄已经花光,现在小凡的病情依旧需要药物维持,每天药费就要近70元。刘红玉的工资除去这项开销已所剩无几,只能堪堪维持生计,更别谈把孩子送到康复中心了。

 

要不是公司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我根本不可能熬到现在!”刘红玉说,这些年,企业对她很是关照,先是同意她带孩子上班,其次有活动每次都少不了自己,另外公司还帮她申请了多项补助。刘红玉说:“在家里我为小凡撑起了一片天,在这里,尚香为我撑起了一片天。

 

别的孩子都已经成人,父母不用操心,但她的一生可能都在服侍儿子中度过,不离不弃。或许,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