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中学校长助理用生命把学生“托”离险境

08.04.2015  15:31

  “李老师,您安息吧!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清明的雨中,扬州双墩墓园的一座新墓前,一群学生手捧菊花,肃立哀思。

  他们祭奠的是扬州蒋王中学校长助理李俊。今年1月29日晚7点30分,李俊从南京带着最后一名完成艺考的学生赶回学校途中,所乘轿车在仪征胥浦桥附近发生车祸。事故发生时,坐在后排中间位置的李俊紧紧护住学生,在随后的救援中,他又拼尽全力把学生托出受损的车辆,自己却因伤势过重不治,生命定格在45岁。

  “那天晚上下着雪,感觉车突然失控了,一下撞在了路边护栏上,李老师一把抱住我,后来有人来救我们,那时他已经很不好了,但依然拼尽力气把我从车后窗向外托……”两个月了,获救的学生小陆回忆起那场车祸依然惊魂未定,但却清晰记得背后托她逃离险境的厚实力量,那时她压根没想到,这会是李老师生命的最后一托。

  李俊的“精彩”也并不仅仅是车祸时刻那光辉的一托。从1999年调入蒋王中学,16年来,李俊用辛勤的工作和为人师表的品质赢得了同事和学生们一片赞誉。

  “那个周四,李老师还叮嘱我们要‘小高考’了,要认真复习,没想到再也见不到他了。‘认真复习’是他留给全班同学的最后一句话。”李俊所教的高二(1)班班长仇牧,一边接受采访一边抹着眼泪。

  听到李俊不幸去世的消息,高二(1)班学生家长张明银几次流泪,她在微信中写道:“李老师,您可知道您的学生多么想念您,多么爱您!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经常打电话给我,让我改变方法多与孩子交流与沟通,孩子有了很大的改变。

  2014届高三(1)班学生家长仲云春说:“李老师教我儿子两年,他对学生和家长有热情有耐心。晚自习下课我们接孩子时,时常看到他还在办公室,即使不值班他也经常在晚上到班查看。

  车祸发生两天后,已在东华理工大学上大一的张捷予赶回母校蒋王中学。在校门口徘徊再三,才婆娑着泪眼走进校园。她说,还不能鼓起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李老师离开的现实。张捷予说,李老师对她的帮助,延伸到她走进大学校园后。她回忆说,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她请李老师帮忙斧正入场词,等到深夜一觉睡醒,她从微信上看到李老师忙完学校的事,还在帮她修改稿子。

  对学生关爱有加的李俊,对同事也是“古道热肠”。作为蒋王中学第一个研究生,李俊一直是学校教学上的“一把好手”。

  “连续7次参加高考阅卷,老师们都争着去听他上作文课。”同事王敏告诉记者,李俊从不吝啬将专业知识传授给身边的同事,甚至主动将自己独家制作的“高考作文考前指导”课件放在校园网上,供同事下载共享。

  “从不去争优秀班主任、先进、嘉奖等名号,把所有荣誉都让给了我们这些新人。”噩耗传来,同事曹圣萍忍住悲痛写下了《忆别李俊兄》,“去年高三晚自习辅导,李老师考虑到我家远,孩子需要照顾,硬是悄悄地‘抢’去了本来应该是我的晚自习辅导……”就连蒋王中学的门卫都知道,深夜只要有灯亮,那一定是李俊的办公室。

  凌晨5点30分叫醒住宿的学生,6点巡视全校晨读,7点上早读课,8点开始听课,10点参加高三会议,11点奔赴南京护考,下午4点护送7名学生登上回扬州的大巴,晚上7:30带着最后一名学生踏上归途,这是李俊生命最后一天工作日程。

  “他就是一个‘拼命三郎’。”蒋王中学校长王德平如是评价李俊。2009年,学校接受省“三星高中”复审,准备相关材料,他忙了整整10天。“那几天,我天天都看到他眼睛熬得红红的,劝他休息会,他只是笑一笑,工作节奏一点不放慢。”说到此,王德平眼圈泛红。

  在副校长罗定记忆里,李俊开拓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一片疆土。“他担任学校艺术部负责人以来,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目前,学校艺术部稳定在4个班规模,每年都有100多名学生进入艺术类本科院校,刚刚揭晓的2015年省高考艺术统考,学校优秀率达70%,其中两名考生进入全省前100名。李俊本人多次获得嘉奖,被评为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

  李俊离去,伤痛最大的是家庭。妻子宰仕明告诉记者,4月1日是女儿16岁生日,但父亲的离去让女儿这个生日充满了悲伤。“这几天不断有学生和老师去李俊墓地悼念,很感谢大家。”妻子说,李俊生前工作很忙,孩子在学校有活动,别人都是父母一起陪着,女儿却只有妈妈作伴。“但我不能责备他,他工作那么负责,还要努力照顾家,已经很不容易了。

  事故发生后,获救学生全家想来看望李俊妻子,但被婉拒。“丈夫虽然走了,但他肯定希望自己用生命保护的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宰仕明表示,作为妻子,她只希望被救的孩子照顾好自己,不要有任何心理上的阴影。

  本报记者 李 源 蒋廷玉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