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明晚南京奏响

12.03.2015  13:33

  江苏交响乐团新任音乐总监、首席指挥罗曼亮相

  指挥罗曼

  

  新华报业网讯 随着新一年音乐季的到来,江苏演艺集团交响乐团也新聘了欧洲著名指挥罗曼·布罗格尔-萨赫尔(Programm)来到南京并于明晚在紫金大剧院音乐会上首次亮相,这位曾执棒过柏林交响乐团的音乐家,让江苏没有在本土看过柏林交响乐团的观众,可以先行领略一下他挥棒的风姿。

  扬子晚报记者鞠健夫

  指挥:“江苏交响乐团富有朝气和活力

  瑞士音乐家罗曼·布罗格尔-萨赫尔数年担任指挥家约翰·奈什林的助理。1997年至2001年任哈雷歌剧院音乐总监助理及首位合唱团指挥。2001年起任德国吕贝克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及歌剧指导。至今罗曼已经指挥过近70部歌剧,作为客席指挥过近50个乐团。其中包括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柏林交响乐团、汉诺威歌剧院交响乐团、斯图加特歌剧院交响乐团、罗姆交响乐团、波尔图交响乐团及圣保罗交响乐团。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在乐团采访了这位首席指挥,当问及对合作的江苏交响乐团评价时,罗曼说:“江苏交响乐团总体很年轻,富有朝气,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和职业态度都是非常有让人合作的兴趣,我将在未来的三年中,与这个乐团合作,为大家献上美妙动听的音乐。”罗曼在来江苏之前,已受邀与北京、广州、深圳等乐团合作过,他对中国观众并不陌生,说到中国的古典音乐市场,罗曼表示:中国的音乐市场是巨大的,与欧洲不同的是有很多大量的年轻人,甚至是孩子来听音乐会,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喜欢音乐,尽管有些地方演出时孩子会有吵闹,但不能因此不让他们进来欣赏,剧场和家长要引导好。

  钢琴:禀承融汇多位名师演奏特点

  明晚担任《蓝色狂想曲》钢琴独奏的是钢琴家兼指挥谢亚鸥,她先后在柏林爱乐大厅、柏林音乐厅、巴黎音乐城、巴黎科托音乐厅、香港文化中心、北京音乐厅和上海音乐厅等国际音乐中心登台,受邀与法国里尔国家交响乐团、德国柏林交响乐团、德国西威斯特法伦新爱乐乐团、德国布兰登堡交响乐团及中国交响乐团等各大交响乐团合作。音乐会足迹遍布欧洲,并首演了多位中西作曲家的作品。

  谢亚鸥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上海音乐学院。在欧洲,谢亚鸥曾就读于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和柏林艺术大学、巴黎高等音乐学院。她的老师中有德国教育家及演奏家黄婉莹、莱格拉夫、法国钢琴家及教育家艾尔费尔、艾玛和德瓦永等教授。她还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重要奖项,如奥尔良二十世纪钢琴比赛、梅西安钢琴比赛和西班牙哈恩大奖赛等。她禀承和融汇了各位名师的演奏特点,演变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在思想和表现上力图接近作曲家的意愿,成功地演绎了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令每一位听过她演奏的爱乐者深深着迷。

  曲目: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情怀

  音乐会的曲目可圈可点,也是江苏观众难得欣赏到的,具体曲目是:科普兰的《平凡人的号》、格什温的《古巴序曲》、《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格什温是美国著名作曲家, 1924年为保尔·怀特曼的爵士音乐会写了《蓝色狂想曲》获得巨大成功,影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爵士的手法。接着,创作了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第二狂想曲》、《古巴序曲》,并以描写黑人生活的歌剧《波姬与贝丝》达到创作的顶点。格什温的卓越贡献是把德彪西和拉赫马尼诺夫的风格与美国的爵士乐风格结合了起来,大型乐曲则节奏明快,和声优美,富于幽默感,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是典型的美国风格,因而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是他于1928年间所写的管弦乐交响诗,内容表达出极为浓厚的法美情怀。后经导演文森特拍成同名电影,由吉恩·凯利主演,使之更为广泛流传。此曲开始时以弦乐和双簧管奏出主题,带出一片朝气蓬勃的境况,仿佛一个美国人以轻快的步履穿梭巴黎的大街小巷。曲中有出租车的响声,而伸缩号的旋律片段暗示那个美国人走过一个舞厅。然后单簧管以走路的步伐吹起第二个主题,独奏小提琴更绘影绘声,描绘出一位年轻女士。可是,美国人却抵不住一丝乡愁,此时响起了弱音小号奏出的蓝调主题,而这个主题亦成为曲中最耳熟能详的旋律。乐曲结尾令人精神一振,带出的感觉正好表现出他缅怀巴黎之情怀。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