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出台
中国江苏网10月29日讯 以往纳入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抗震”篇,今年起单列并形成专项的《镇江市中心城区抗震防灾规划(2015-2020)》,目前已通过省住建厅专家论证、市规委会规划审查及社会公示。昨天,市规划局新闻发言人、总规划师段志旺向媒体通报了这次规划的详细内容。
未雨绸缪是一座城市面对未来应有的态度。考虑到我市地震灾害背景和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自2012年起,我市启动编制抗震防灾专规。规划范围为东起大港,西至高资,南起312国道、南环路和沿江公路,北至长江,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的镇江市中心城区,期限为2015年-2020年。按照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等多个指标,规划出各类避灾疏散场所40处,有效避难建设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可有效疏散约76.6万人。主要包括镇江体育会展中心、大港人民公园+体育馆等4处中心避震疏散场所,以及大桥公园、丹徒区政府南广场等36处固定疏散场所。
据承担此次规划编制的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人士介绍,我市防灾空间结构体系将形成“二级、七片、多轴、网状”的格局。其中,“二级”根据防御地震灾害的目标及抗震救灾功能要求,将镇江市划分为两个层次的防灾分区。“七片”指7个防灾片区,各片区之间通过天然分界线或大型道路进行分割。“多轴”指控制镇江市防灾空间格局的长江、沪蓉高速、宁太高速、宁常高速、扬溧高速、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高速、京沪高铁、沪宁铁路、镇南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宁杭铁路等防灾轴。“网状”指由城市救灾干道和疏散主干道组成城市救灾骨干网络。
怎样由规划引领、保障建筑抗震防灾安全,是百姓非常关心的事情。这次专项规划中列出审查和提标的要求:对于新建房屋,须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由审图机构进行抗震设计审查;对重大项目、超限建筑、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等建筑工程,加强工程选址、方案评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抗震防灾管理;对结构安全需求强烈、对抗震救灾功能保障有要求的建筑,如学校、医院、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救灾指挥中心、消防救援中心、伤员救治中心、通讯枢纽等,将提升其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防灾措施。(翟进)
又一批“危”字上墙
危房解危实事工程加速推进
金山网讯近日,千秋桥街、青云门2处房屋的墙体上被刷上了显眼的“危”字。居民们正筹划选择何种补偿方式并着手搬迁。作为今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之一的“市区改造危旧房和空斗墙房”,正全面加速推进。
我市现有危旧房空斗墙房多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筒子楼格局,房内没有厨房卫生间,楼板是预制板,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危房解危、灭掉空斗墙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今年还被列入十件实事中的第三项。记者了解到,临近年底,这项工作步伐加快。5月,解危面积为1.19万平方米;到7月底,新增5100多平方米完成解危;截至目前,又增4900多平方米,涉及房屋包括太平寺巷44号、49号,会莲庵街41号、43号,李家山新村二区86号,荣庆里18、19号等。
刚刚出台的《镇江市中心城区抗震防灾规划(2015-2020)》中也提出:对抗震性能很差、近期城市建设规划已纳入改造的建设项目,应优先安排实施。那么,危房如何鉴定、解危程序怎样?据介绍,房屋安全鉴定流程包括受理委托、初始调查、检测验算、鉴定评级,最终进行处理建议并出具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根据《镇江市市区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和《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被市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鉴定为危房的现有房屋,必须实施搬迁。考虑到群众的多元化诉求,搬迁补偿可选择货币补偿,也可选择房屋产权调换。同时按规定享受一定的契税减免政策。(记者翟进)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