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烈士"周竹君如何牺牲?战友追忆文解谜团

12.11.2014  14:29

  周竹君烈士的生平事迹查到了!昨天,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胡卓然致电现代快报,告诉记者“金陵五烈士”之一周竹君的部分史料记载找到了。

  9月4日,现代快报刊登《“金陵五烈士”之一陈镇和曾是国脚,参加过柏林奥运会》一文,报道了在抗战中牺牲的五位空军英雄(被统称为“金陵五烈士”)陈镇和、彭仁忭、李鹏翔、周竹君、孟广信,都是南京金陵中学的毕业生。其中,周竹君、孟广信的详细资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和金陵中学都没有,学校希望能找到补进校史。随后,现代快报公布热线96060征集线索。

  “金陵五烈士”中的陈镇和、彭仁忭、李鹏翔三位的资料,一直都存于金陵中学,但除了曾是“国脚”,代表中国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陈镇和资料比较丰富外,其他两位的资料也比较少。

  “看到现代快报的报道后,我就从历史档案里查询与南京抗战有关的史料。”胡卓然说,他在翻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的《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 (1933-1945年)》时,查到了一份民国二十七年(即1938年)的《十月份空军军官死亡统计表》,发现上面有周竹君的名字。根据记载,周竹君是空军第三十队上尉队长,在湖北钟祥上空被敌机击中阵亡。近日,胡卓然翻阅从旧书店买到的广东江门市编纂的《五邑侨史》发现,周竹君是广东省开平县(现为江门市下辖的县级市)人,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

  临飞前还答应给战友带月饼,没想到是永别

  周竹君阵亡时遭遇了什么,胡卓然一直没弄清楚。他开始翻阅抗战时期空军出版发行的杂志,而很多民国史料只有上海图书馆才有,于是,他前往该馆翻阅资料,让他兴奋的是,1939年第26期的《中国的空军》刊载了周竹君的照片和纪念文章。

  这篇署名为“姜献祥”的人写的题为《孤鹰周竹君》的文章,详细记录了周竹君殉国的经过。

  从行文来看,姜献祥是周竹君的战友,周竹君是1938年10月7日奉命飞行的。出发前,战友们为他送行,周竹君还答应给大家带回中秋月饼和其他必需品。

  “阴云密布,细雨未停,但他轻快地上了机,对站在机旁送行的老友们笑着飞走了,因为他素来是最谨慎不过的,天然的困难,我相信只有像他这样胆大心细的人才能克服,当他的机影迅速地没入云中时,也不怎样替他担心。”谁都没想到,这竟成诀别。

  出发四天后,周竹君迟迟未归,战友们有些等不及了,当天晚上接到司令部电话,说有一架飞机失事,详情不明。接着又说:亦在查询周队长的飞机。姜献祥猜测,从第二个电话可断定周竹君尚未回来,再看出事的地点,正在他所去目的地的航线上,失事之机很可能就是他所驾驶的那架。好在“详情不明”四个字,让战友们看到了“一点未灭的光明”。

  15日,噩耗传来,证实了周竹君殉国的消息。那架飞机上丧生的三人,有一个就是周竹君,残机和遗骸粉碎在山麓的大树下。

  他的战机被日军巡逻机击中

  姜献祥记载的失事记录中,周竹君当日遭遇了敌机:周队长出发那天,又是一个阴沉的日子,能见度很坏,当他飞到一座山的上空时,在远处发现敌机两架,设法避开,但那两架敌机越飞越近了,简直有孤鹰追赶的模样。最终,两架敌机追上了,而当敌机飞近时,周竹君还曾不怕危险地还击,但敌机仍然穷追不舍,孤军奋战的周竹君此时已经被击中,但仍顽强还击,周竹君还是击中了敌机,但自己的战机也迅速下降,坠落在地面上。

  后来得知,那两架敌机是巡逻机,因为前方战事吃紧,他们正准备集结大军,围攻武汉。

  周竹君的牺牲,让战友们沉痛不已。在姜献祥眼中,周竹君为人和蔼而诚恳,肯省下钱来帮助穷朋友读书。“对上,他以服从和负责而深蒙赞许,对下他以严正无私而获得敬畏,对同事他以亲爱精诚而能互尊。他的学问深,修养高,周君确是年青人的模范,在他身上找不出什么缺点,若说有,他未免离开我太早了一点。

  广东省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周竹君牺牲后,得到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抚恤。在民国二十八年11月18日《国民政府指令》(渝字第2769号)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行政院院长孔祥熙批复指令,“为准军事委员会函送空军故员周竹君请卹(即恤)调查表,检同原件,转请鉴核给卹由。呈表均悉,准如所拟给卹……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东省政府也追认周竹君为革命烈士。胡卓然说,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将把这些史料送给金陵中学和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金陵中学校友会的陈建华老师根据周竹君的出生年份是1912年推测,周竹君可能是学校1930-1932年的高中毕业生。但这几个年份的校友名录并不完整,其中没有找到周竹君的名字,“我们仍会继续寻找。

  牺牲时间和地点

  还没确认

  在网上,也有零星的关于孟广信的资料,但关于他牺牲的时间和地点,却有不同的表述。

  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显示,孟广信牺牲在上海:1937年9月19日,日军在上海杨树浦登陆后,为了迅速将陆用飞机投入战斗,当即在杨树浦滩头阵地修建简便跑道。利用大树干做成吊架,装配陆上飞机。我驻南京原广东空军第十六中队,派出广东航校六期聂盛友、汪汉淹两战士,共同驾驶“可塞CORSATIR”(美制),单机侦察和轰炸杨树浦敌军。在俯冲投弹后,聂被地面火力击中头部阵亡。其后座汪汉淹身染鲜血,仍继续作第二、三次扫射,最后腿部中弹受伤,但仍坚持飞回基地,后因伤重,截肢幸存。同日,再派中央机队队长孟广信,率领攻击机“STRAT”(美制)九架,飞往该目标地区,仍低空轰炸扫射,敌损失惨重,我机队受敌密集火力攻击,孟广信队长牺牲。

  而在一份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航空班学生名册中则显示,孟广信出生于1913年,1938年8月在四川成都驾机练习时因天气恶劣失事殉职。

  对于孟广信1937年殉职的记载,胡卓然表示存疑,“我曾查阅过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史料汇编,当时国民党空军每月出各种统计表格,在1938年2月21日的《我方空军飞机损耗表格》中,我看到过孟广信的名字,显示孟广信在吉安机场出了事故,但是‘人无恙’。1938年8月的表格我还没有看到。”胡卓然说,孟广信的史料还在进一步收集,所以,目前还无法确认他到底是哪年牺牲的。

  而在金陵中学现有的上世纪30年代校友名册中,记者同样没有找到孟广信的资料。“实情究竟是什么样的,还要进一步求证。”金陵中学校友会的工作人员表示。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