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走新路闯出路”重塑江南文化“C”位

13.01.2021  11:11
大会现场。 胡涛 摄

  中新网苏州1月12日电 (周建琳 钟升)12日,苏州召开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了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及相关扶持政策,给出了做强“江南文化”品牌的“时间表”“路线图”。

  “最江南”再出发

  作为江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苏州是中国历代文人心目中最具诗意和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最江南”的苏州文化长盛不衰的秘密,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的良性循环。当下,怎样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是苏州的一道“必答题”。

  《“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今天正式启动,意味着苏州开始作答。预计到2023年,通过大力实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十大工程,使苏州“最江南”的文化特质更加凸显,全面提升在江南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首位度和辐射力。

  苏州是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运河十景”则是大运河苏州段沿线景观资源中的代表性景点和景观带。作为十大工程的一部分,苏州开始重新雕琢“运河十景”,将着力打造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等十大运河文化地标。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指出,苏州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活化利用好“江南文化”基因,推动文化产业与关联业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加快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开拓苏州发展的“新蓝海”。

大会现场。 胡涛 摄

  政策扶持求倍增

  盘点“十三五”,苏州文化产业亮出家底:苏州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890多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37%。该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9个、省级园区20个、上市文化企业1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50多家,涌现出了同程网络、大禹网络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创企业。

  然而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与苏州享有的文化盛名相比,苏州市文化产业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整体质量都还有不少差距。进入新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苏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战略支点。

  大会发布了苏州市《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和相关扶持政策。苏州将聚焦动漫游戏、影视、网络文化等细分行业,拓展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重塑江南文化的核心地位。这是苏州的愿景。为此,“十四五”期间,苏州市各级财政计划安排的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规模比“十三五”期间将实现翻番,从每年1.5亿元增加到3亿元,五年共计15亿元。

  “借梯登高”闯新路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会现场,48个重点文旅投资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720亿元,涵盖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等核心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48个重大文旅项目中,数字文化类项目达20个,占比超4成,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喜马拉雅等头部平台企业以及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央企、知名企业项目,将引领苏州市在影视动漫、文化娱乐、特色文化等领域进一步集聚发展。

  后疫情时期,数字化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苏州,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超千万、年接待游客量超1.3亿人次的城市,建立更加智慧、健康、便利的文化旅游生态是一个大课题。当天,“君到苏州”平台正式上线,游客通过该平台可一键获取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文旅服务。

  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浪潮”已经到来。于苏州而言,如何抢抓机遇、迎头赶上,今天的行动就是证明。“江南文化是苏州的最亮名片,找回江南文化的精神基因,重塑江南文化的金字招牌,苏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许昆林强调。(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