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板坚守百年书店成“网红”

19.08.2016  13:33

  苏州“文学山房”粉丝遍布全国,老人3次搬迁恢复老招牌

书店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觅书,江澄波展示他收藏的古籍。周晓青 摄

  新华报业网讯 一名杭州游客把偶然发现的“文学山房”发到网上后,昨天苏州这家旧书店又迎来了从绍兴循着“书香”慕名而来的淘书客。

  从1899年开始,“文学山房”的牌子至今已有117年历史,张元济、顾颉刚、郑振铎、章太炎等大家,均是这里的常客,恢复重开后,去年它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特色书店”。90岁高龄的老板江澄波是书店的“第三代传人”,面对扬子晚报记者的采访,老人说自己像个“网红”一样,国内各地钟爱古籍的读者从网上知道这家书店后,纷纷前来淘书还要求合影留念。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青

   书香百年

  爷爷创办,是江南经销古籍名店

  “文学山房”位于苏州古街巷钮家巷,走在巷子里,扑面而来的是粉墙黛瓦的老苏州情调。没有华丽的招牌和装饰,推开两扇透明的落地玻璃门,三排简洁的书架陈列在眼前,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文、史、哲等书籍。

  记者注意到,文学山房店面大约十二三平米,隔成里外两间,外间的书架沿三面墙环绕。尽管“文学山房”售卖的是旧书,但仍堆放得十分整齐,能看出老板的用心。看到扬子晚报记者前来,江澄波老先生放下手中整理的线装书,笑脸盈盈地交谈。他戴着眼镜,身穿短袖衬衫,虽已90岁高龄,却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谈吐间流露出文人的气质。事实上,作为著名古籍版本学家,江澄波在业界无人不晓。

  说到祖上传下来的这份家业,江澄波感慨地说,自己从16岁起随爷爷经营书店,到现在和古旧书籍打交道已有70多年。“文学山房”旧书店创办于1899年,创办人江杏溪是江澄波的爷爷,最初书店开在护龙街(今人民路)嘉余坊口,1921年迁至大井巷西端北侧。

  由于书店中藏书颇多,其中不乏善本。曾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得知后,欣然为书店题写匾额。此后“文学山房”声名鹊起,成为江南经销古籍的名店。南北各地有名的藏书家张元济、顾颉刚、郑振铎、阿英等都曾来书店“寻宝”,店里还常常出现文人学者汇聚探讨学术的场景。

   孙子重开,3次搬迁恢复老字号

  1956年,“文学山房”在公私合营的洪流中并入苏州古旧书店。退休前,江澄波是苏州古旧书店的职工,负责搜集古籍工作,拥有高级职称。退休后,他依然热心于挖掘、抢救、修补、保存古籍。

  2001年,江澄波的儿女下岗,当时老人微薄的退休工资还要贴补孙辈,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于是,江家决定重新开设古旧书店,考虑到再用“文学山房”会引发争议,改用谐音“文育山房”作为店名。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书店重开后经历几度搬迁,从建新巷、小太平巷到现在的钮家巷9号。10多年经营下来,“文育山房”成为苏州民营古旧书店的领头羊。此时,不少文人老顾客认为,江澄波应该恢复百年老字号“文学山房”的招牌,把文化延续下去。

  2012年9月,搁置了半个多世纪的招牌——“文学山房”终于被复活。时至今日,家庭经济的窘况早已度过,江澄波自己的退休工资也涨到了4800元。照理说,衣食无忧的生活足以让老先生颐养天年,另一方面,书店的门面租金也水涨船高,经营旧书的利润空间并不大,怎么样都不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看到江澄波年纪越来越大,儿女们几乎都在劝说父亲放弃书店,但老先生选择了坚守,“这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只要我还能动,就不会放弃。”拗不过老人的儿女们,只能用陪伴来尽孝。

   重成“招牌

  网络让书店扬名,粉丝遍布各地

  冬去春来,文学山房旧书店只在春节期间闭门两天,其余每天的营业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4点半。

  如今,江老先生的3个子女每天轮流陪父亲看店,在严寒酷暑时节,他们不让老父亲再出门收购古书。江老先生告诉记者,国家图书馆和各个省市的图书馆是他的“大客户”,会定期来他这里收书,作为“补缺”。还有不少大学教师、文人学者、藏书家也是固定的客户群体,爱好读书的外地游客偶然间逛到此处也会进来寻觅一番。

  记者看到,书店进门右侧的一排书架上,摆放着以苏州地方史料为主的古书,包括苏州园林、苏州状元的介绍等。

  江老先生感慨地表示,网络时代的发展,让“文学山房”多了一批循着“书香”找来的顾客,这家旧书店的粉丝遍布北京、内蒙古、沈阳、湖北、四川、福建、浙江等地,自己则一不小心在90岁的时候成了“网红”。

  网友“舒凡”便是专程赶来见识这家百年旧书店和它的老板的,“舒凡”表示,暑假有机会到苏州,游玩拙政园之后想去“文学山房”,结果找不到路,只好打电话给江老先生,老人在电话中告诉他路线,10分钟就找到了书店。热情的老板和他聊起了书店的前世今生,最后“舒凡”挑选了三本书,并与老板合影留念。

   老板也成“网红”,免费帮找书

  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在“文学山房”,江老先生时常遇到要他帮忙觅书的顾客。

  2015年,苏州一名退休职工找到江澄波,请他寻找一本书,而提供的信息仅有作者,没有书名也没有出版社,只知道讲的是民国年间的故事。本以为希望渺茫,没想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江老先生为顾客找到了这本书,对方拿到书的时候激动不已,硬是要给50元表达心意,可江老先生只是淡然一笑,仅收下了应该收的20元。

  采访过程中,有两位外地来苏州游玩的大学生路过书店,进门后被线装书吸引了,驻足看了很久。女生表示自己是学医的,想找找有没有医学方面的参考书,男生想找朱光潜的著作。记者了解到,线装书现在市面上不多见,因此价格炒得很高,在“文学山房”,进门左侧的一排书架上,陈列了古典名著、史学、医疗等线装书,每本都整齐排放好,贴上书名。

  2015年,“文学山房”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特色书店”,获得奖金3万元。用这笔钱,江老先生把原先的书架更换一新,旧书店顿时熠熠生辉。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