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苏州实践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粮食安全作了全面的诠释,第一次对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内涵、范围、措施以及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进行了明确,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7月1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安全法》将粮食安全列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彰显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党中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时期粮食工作方针,其中“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是应对国际社会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确保国内粮食安全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中”的着力点。
一、苏州粮食安全形势
近年来全球粮食产量虽起伏不大,但供给极不平衡。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全球还有8亿人左右处于饥饿状态,消费严重不足。从国内粮食市场形势看,粮食生产已实现了连续十一年丰收,主要品种粮食库存充足,供给有力,不足的品种主要是油料大豆和部分玉米。小麦、稻米的进口量占国内消费的比例很小。
苏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粮食产销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截至2014年,苏州拥有耕地面积244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125万亩左右,年产粮食110万吨左右(其中小麦35万吨、粳稻75万吨),与1996年相比,粮田面积减少了237万亩,粮食产量减少了169万吨。与此同时,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社会对粮食的总需求不断增加。据2014年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统计,苏州全市粮食总需求350万吨,缺口高达240万吨,自给率在31%左右,是一个典型的粮食主销区。其中口粮缺口主要依靠省内苏北和国内东北粮食产区的粳稻米,工业用粮主要依靠进口大豆和玉米。总体而言,苏州粮食形势是对外依赖程度高、市场保供压力大、保障安全责任重。
二、苏州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做法
多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粮食供应安全与促进经济发展有机统一,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始终把夯实粮食流通基础与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有机结合,立足粮食主销区的市场定位,全力打造生产稳定、储备充足、产业发达、物流通畅、质量安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保障粮食供应安全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田面积基本稳定。
苏州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名列全国前茅,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显得十分紧迫和强烈。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苏州的粮田面积一度急剧减少,加上流通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粮食安全捉襟见肘,十分脆弱。2004年国家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保护价政策和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其他产业仍显得缺乏动力,缺少活力。为此,苏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和扶持粮食生产。2010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下达永久性保护水稻面积的通知,2012年,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实施意见,并于2013年全面实施“落地上图”行动,确保110万亩粮田面积画在纸上,落在地上。此外,各地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坚持集约用地、合理用地,划定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从而使全市粮田面积得以有效的保护,既实现了一定的粮食自给率,又促进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持了鱼米之乡的江南特色。同时,加强荒地复垦,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实行最有效的财政补贴机制,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随着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纯农业的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不断下降,曾经流传过“一亩田的收益不如一条红塔山香烟”的戏言。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进行政策研究,并持续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的各项种粮补贴,确保上级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农业保险补贴机制,对种植小麦和水稻实行每亩700元的农业保险,保费绝大部分由镇村财力支付。三是实行生态补偿,为引导和鼓励各地保护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的种植积极性,苏州市从2010年起,对连片1000-10000亩种植水稻的,给予每亩200元的生态补贴,连片1000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400元的生态补贴;从2014年起,根据《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的规定,对所有的水稻田实行每亩400元的生态补偿。四是对规模种植(15亩以上)的水稻(2008年开始)和小麦(2013年开始)实行价外补贴,目前的标准为每斤0.1元。此外,根据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对农户购置农机具、农资、农药、化肥等给予相应的减免或补贴,对使用电力、灌溉用水等实行优惠措施。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测算,以2014年为例,苏州农户每亩小麦的生产成本约为847元,收益约为156元;水稻的生产成本约为1093元,收益约为737.6元;中央、省、市三级财政各类补贴每亩158.4元(不包括县级财政补贴)。以一个适度规模的农户种植150亩粮田计算,年收益约15.78万元,在苏州已经属于比较殷实的职业,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实行最有力的资金支持方式,确保粮食流通基础建设。
仓房、码头、批发市场、信息化、质量检测、应急载体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是保障地方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但这些基础建设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苏州市、县两级政府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充分担当粮食安全的责任,在全社会各项工作资金需求巨大的情况下,对于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财力保障,并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171700万元用于仓储设施等建设,新建或改造仓容76万吨(含危仓老库改造和功能提升),2816万元用于购置粮油检测设施设备,27461万元用于粮食市场体系建设,19877万元用于低温烘干设施建设,6853万元用于信息化项目建设,2177万元用于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含粮食银行)。这些资金的投入,对于加快我市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构建较为完备的粮安工程体系,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实行最坚实的粮安工程建设,确保粮食保供体系完善。
完善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前提条件。一是全市已拥有粮食有效仓容125万吨,其中粮食物流园区3个,中心库8个,现代型仓容占比达到82.2%。二是低温烘干设施实现从无到有,目前已达7152吨装机容量,为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提供粮食产后专业服务,避免了农民因无场地整晒和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的粮食霉变损失,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三是数字粮库实现零的突破,全市粮食工作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以来,苏州加大了粮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力度,在上级没有统一标准、规划的前提下,与科研院所合作,着力开展数字粮库建设,至2014年底,全市已有6个库点实现数字化管理。张家港市、太仓市实现了区域范围内的联网监管,苏州市粮食应急保供决策与监管系统一期已试运行,今年正在开发二期项目,年底前投入使用。四是粮食产业欣欣向荣。全市现有7家大型央企、省企、外企、民企,8个国有粮食购销公司(集团),以及为数众多的粮油生产经营企业,为苏州粮食安全保供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2014年全市粮油销售总量1369万吨,加工总量23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利税8.2亿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苏州粮食批发市场实现了网上竞价采购、销售地方储备粮,2015年3月18日“良粮网”上线运行,依托放心粮油网络,为地产优质大米品牌和服务市民消费提供了一条“互联网+粮食”渠道。五是应急保供系统日趋完善,地方储备粮足额到位,规模达到常住人口3个月的口粮消费量,成品粮油储备规模达到10天以上的供应量。六是粮油质量监管网络健全、技术先进。全市拥有国家级粮油质量检测所4家、省级3家。原粮品质测报、政策性粮油质量监测实现全覆盖。苏州粮食批发市场自2002年开始实施质量准入制度,市场中心化验室具备常规粮油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检测能力,有效保障了市民餐桌上的安全。建立苏州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共同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2014年7月,国家粮食局确定苏州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粮安工程建设试点示范市”。
(五)实行最广泛的舆论宣传方式,引领社会爱粮节粮风尚。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爱粮节粮节俭养德文明创建活动要求,多年来,苏州市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粮食科普周和世界粮食日等纪念时段进行大型广场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质量专家向群众答疑演示、散发宣传材料、进行社会调查等,同时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合作,积极向社会传播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知识和理念,引导社会崇尚节俭养德的风尚。2012年与市文明办、邮政局等部门合作,印制100万册《市民手册》,将放心粮油的科学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苏州粮食服务标识和服务品牌。2013年6月承办了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科普宣传日活动,2014年3-10月,市粮食局与市文明办、教育局、总工会、科协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爱粮节粮十佳家庭、十佳饮店、十佳食堂评选系列活动。利用“全国青少年爱粮节粮教育实践基地”载体,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基地感知粮食活动,并组织征文比赛。2015年4月18日,市粮食局联合市阳光便民服务中心,邀请寒山闻钟论坛的十位热心网友走进粮食,参观现代化粮库和粮食批发市场,与网民面对面交流粮食安全问题。全市各地还利用放心粮油示范店这一平台,不定期的组织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把优质安全的粮食及科学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
三、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几点思考
纵观古今中外,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一)粮食安全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
守土有责是粮食安全对地方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履行管理地方经济社会的基本职责之一。国务院《意见》中明确了中央和地方在粮食安全上的分工职责,只有各级政府认真履行了粮食安全的责任,才能保证地方粮食供应安全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二)粮食安全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商品,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丰衣足食,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粮食安全是适应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党中央确定的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战略,就是适应我国经济运行进入转型升级、优化创新发展的新常态,适应国家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只有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粮食安全才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四)粮食安全是迈上新台阶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经济工作提出了“强、高、富、美”和“五个”迈上新台阶的要求,而粮食安全是保障各项社会事业的基础,苏州“两个率先”需要粮食安全的大环境,苏州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需要粮食安全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