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需重视一觉醒来耳朵认女不认男

09.12.2015  15:34

  

  中国江苏网12月9日讯 随着电子科技日渐主导生活,“电子噪音”成为现代人的听力杀手。专家认为,听力障碍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由于习惯戴耳机、打电话,听力健康需引起格外关注。

  最近,市民钟女士突发耳鸣,一开始,她的左耳只听得见女声,听不见男声。又过了一段时间,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经医生诊断,她患上了突发性低频耳聋。记者从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了解到,随着天气转冷,突发性耳聋患者明显增加,20多岁的年轻耳聋患者在门诊中屡见不鲜。

   一觉醒来竟听不见男人说话了

  30岁出头的钟女士从事销售工作,一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左耳鼓胀,还有点耳鸣。到了公司后,她突然发现和女同事说话时没有异样,但和男同事说话时,虽然看到他们的嘴巴在动,但在她的左耳里只有一片嗡嗡声。她心想可能是最近没休息好,太累了。因为年底忙于筹办一个大型活动,作为部门经理的她天天加班,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不到。自认为忙过这段时间就能好。但3天过后,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左耳里反而就像涨满了空气一样,有时还会有类似发动机或风吹的声音。

  渐渐地,就连女同事的声音也开始变得模糊了,男同事的声音基本上听不见了。

  钟女士感到情况不妙,赶到人民医院就诊,医生为她做了耳镜检查、声导抗测听、纯音听力测试,发现钟女士的听力损失在低频的地方。她的左耳患上了“突发性低频耳聋”。这是一种特殊少见的突发性耳聋,尤其是对250HZ-1000HZ低频段的声音听不清楚。由于男声相对低沉,属于低频段的声音,而女声较为尖细,频率较高,所以还可以听得见。

   突发性耳聋高发袭击压力过大人群

  随着天气转冷,连日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每天接诊的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明显上升。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谢薇介绍,这段时间来,医院每天都能接诊两三个急性突发性耳聋患者,他们以年轻人居多。高中生、大学生、年轻白领屡见不鲜,最年轻的只有十五六岁。细细询问会发现,多数患者睡眠时间较少,有人熬夜加班,有人喜欢打游戏,常常过半夜才睡觉。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耳科常见病,但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供血障碍和病毒感染是相对合理的解释。”谢医生说,突发性耳聋好发于季节变化,冷暖交替明显的时候。最近气温偏低,室内外温差很大,容易导致血管迅速收缩和扩张,所以更容易导致内耳迷路动脉的供血不足。但从个案发病的情况看,这些患者大多有压力大、过度疲劳、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等特点。前不久,她接诊的一个小伙子就是因为通宵打游戏,最后发现耳朵听不见了。谢医生解释,内耳区域拥有全身血管中最细的血管,血管是神经的营养补给线。过度压力、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都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内耳微循环的小动脉痉挛,内耳缺血缺氧,听神经的营养供给不足,致内耳感音部分受损,引起听力下降。

   改变不良习惯提高预防意识

  对于年轻人来说,长期戴耳机听音乐、长时间煲电话粥、长期接触噪音、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损害听力。与年轻人的病因不同,中老年人的突发性耳聋则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联系密切。由于自身的疾病使免疫力下降,导致了自身的代谢逐渐发生障碍,造成了听觉器官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内耳感受器萎缩变性而听力减退,和同龄的较健康的人相比,会较早出现耳聋现象。

  “突发性耳聋只要发病后第一时间治疗,基本能治愈。”谢医生介绍,如果在发病一周内治疗,恢复率可达80%以上。治疗越晚,恢复几率越低,如果超过一个月,几乎就要丧失听力了。

  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对听力的保护意识并不强,且听力减退初期,人们一旦有耳鸣、眩晕等症状也不太容易会与听力问题相联系,很多人都不会及时就诊。等到完全听不见了,才去医院就诊,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为此,医生提醒大家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高中生及上班族在压力过大或劳累的时候,应选择散步、游泳等方式缓解和释放压力,避免熬夜及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平时饮食中注意低盐饮食,可多吃一些核桃、松子、大枣、莲子、山药等健脾益肾的食品。

  (蔡佳)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