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融资“风控冲突”待化解

15.06.2015  15:21
                      “投贷联动”曾被视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利器,然而“投贷联动”的进展却不像预想的那样顺利,矛盾集中体现为“风控”冲突。风投机构较为激进,投资10个企业,只要有一个成功,也能获取超额收益,而银行不可能允许10笔贷款中有9笔出现坏账,目前期待以混业经营、综合金融的模式来解决“风控”冲突   从2009年起步至今,“投贷联动”的尝试已在不少银行开展多年,在实际操作中,“投贷联动”遇到了哪些困难?银行与VC(创业投资基金)、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如何各取所长又相互借力?   银行青睐专业化经营方案   创立“投贷联动”模式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此模式下,银行与VC、PE合作,在风投机构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后,银行再跟进一部分贷款。“如某企业需要3000万元资金,PE先进行2000万元的股权投资,在此基础上,银行再跟进1000万元贷款,企业由此获得了‘股权+债权’融资。”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小企业部人士向《经济日报》记者解释说。   记者从较早尝试“投贷联动”模式的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多位内部人士处获悉,银行的普遍做法是风投先筛选企业,银行再跟进,以此降低风险。渤海银行天津分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苏忠玮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大多依靠细分市场的科技创新,其专业程度往往超出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评审经验,但其贷款需求又比较急,因此,及时有效地评估企业的资金需求和风险状况十分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高科技中小企业,设立科技支行,专业化经营是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方案。如渤海银行总行向天津分行下放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项授权,对于单一客户1000万元以下的融资需求,天津分行可灵活安排担保模式,在分行层面完成终审。“此举旨在支持分行自主研判企业发展状况,缩短贷款审批流程。”苏忠玮说。   “投贷联动”缘何难推行   然而,实操过程中,风投机构和商业银行的运作逻辑却产生了冲突,集中体现为“风控”冲突,这成为“投贷联动”模式多年来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   “审慎经营一直是商业银行必须秉承的原则,对待风险往往以被动防御为主,而风投机构则较为激进。比如,投资10个企业,只要有1个成功,即便其余9个都失败,钱都打了水漂,风投机构也能获取超额收益,一般是通过企业IPO后竞价式转让股权。”一位国有大行省分行负责人表示,该行一直没有尝试“投贷联动”模式,因为银行不可能允许10笔贷款中有9笔出现坏账。   除了风险顾虑,收益与风险不匹配也是“投贷联动”暂未大面积推行的原因之一。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表示,由于银行跟进的是信贷业务,获取的是息差等债权收益,无法获得企业成长后的股权性“红利”,但却要承担股权投资的风险。   相比之下,待企业孵化成熟后,风投机构则可通过IPO竞价式转让、出售或回购的契约式转让获得高额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   “可行的退出机制是风投成功的关键,其中IPO竞价式转让是风投实现资本增值的最理想途径,收益往往是投资额的几十倍甚至更高。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大多在二板而非主板上市,二板市场的发展程度很重要。”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2009年“投贷联动”模式刚起步时之所以步履蹒跚,部分受制于当时创业板市场刚刚成立,尚未成熟。   期待综合金融模式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期待以混业经营、综合金融的模式来化解“风控”冲突。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商业银行法》限制了银行做股权性融资,股权和债权结合的融资模式现在也无法大规模推行,尤其涉及企业上市后股权增值部分的问题,在现行规定下银行无法变现退出。   “因此,一个可能是,通过修法来破除这一限制;另一可能是,在不修法的情况下,开展银行综合金融试点,或是设立专门的科技型银行来先行先试。”宗良表示。目前看来,银行综合金融框架下试点“投贷联动”是最为现实的方式之一,可允许一个集团下属的银行及投资机构同时通过贷款和投资的方式来支持科技型企业,但在前期,股权投资的比例预计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合金融模式在美国的典型代表是硅谷银行,其被视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最为成功的金融机构之一。一方面,硅谷银行金融集团为创投基金提供开户、基金托管等服务,直接投资或贷款给创投基金;另一方面,发展可认股选择权业务,处理好收益的问题。除了息差收入,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每年还通过对企业行使期权、认股权或进行股权投资等,获得额外投资收益来弥补业务的高风险。   对于“投贷联动”前景,记者获悉,目前监管层正在组织推动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机制研究,鼓励条件成熟的银行探索建立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事业部,积极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科技发展。渤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关注国内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对于科技型企业的影响,尤其是对有上市融资潜力的企业、与各类基金实现融资对接的企业,提供过桥贷款、报表优化、项目融资等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