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有座环保硅谷

03.07.2015  18:13

  盐城市区即景。 (资料照片)

  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这是江苏盐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更让我们感兴趣的,是一组看似矛盾的数字:去年,盐城PM2.5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在江苏最低;同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10.9%,增幅居江苏省前列。

  “一个‘城’改变一座城。”对此,盐城人这样解答。这个“”,就是国内首家环保产业集聚区、唯一的雾霾治理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有“环保硅谷”之称的盐城环保科技城。短短5年时间,环科城协议总投资达280多亿元,产值年均增速逾30%。

  “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打造环保科技城,实现盐城生态优势与绿色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是我们的战略抉择。”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说。

  拥有多项领先技术

  这些天,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茂荣很高兴,他刚收到一份报告:公司承建的4台除尘装置运营一年,共收集粉尘110.4吨,硫化物、氮氧化物375吨。专家表示,若它们被排到大气中,会形成至少1500平方公里雾霾和大面积酸雨天气。

  由环科城管委会牵头,该公司与东南大学联合研发的高效布袋除尘技术,除尘率达99.98%,公司产值跃升至去年的4亿多元。在环科城,这样校企联合创新的例子还有不少。

  环科城坐落于亭湖区,2009年开建时把大气治理作为主攻方向。随着近年来各地雾霾天气加重和环保力度加大,不光大气治理产业,水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和绿色建材等上下游产业,像糖葫芦串一样在环科城内落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21家高端研发机构来了,中国建材、浙江菲达等36家环保领军企业和百余家配套企业来了。

  据统计,去年,环科城内除尘设备制造企业年生产能力达2000余台(套),占国内同类产品的60%,年除尘量达2.3万吨。同时,承担着燃煤污染物减排、工业炉窑烟气脱硝、雾霾追因与治理等17项国家级研究课题。

  “可以自豪地说,在大气治理方面,我们拥有多项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盐城市亭湖区委书记李东成说。

  建“”之路充满艰辛

  漫步环科城,宝瓶湖绿波荡漾,不时有白鹭飞过。环科城党工委负责人告诉我们,园区运用了风电和太阳能互补路灯、墙体发电等28项环保技术,低碳社区、教育、体育、医疗、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很难相信,这片面积近10平方公里的公园式园区,其开发和建设仅仅只用了5年时间。

  盐城地处苏北、濒临黄海,拥有太平洋西海岸最大湿地,自然和生态条件较好。但过去很长时间,盐城却是“守着金饭碗,叫着没饭吃”,优势发挥不出来,经济发展上不去。经过多次论证,盐城市决定,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在亭湖区打造中国“环保硅谷”,以此带动城市转型发展。

  然而,发展环保产业,仅有自然条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技术、人才、企业。怎么办?盐城人的思路是:筑巢引凤。5年时间里,盐城人以坚守和恒心,克服困难、打破制约,将服务平台和科研平台建设作为重点推进:中国环保设备质量监督检测实验室、产业孵化基地等服务平台,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中心、国际商务总部等对外开放平台,科学家工作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21个科研平台拔地而起。

  “盐城人的诚心感动了我们!”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陈金干说,研究院4年前入驻时,市政府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不仅免费提供办公大楼,还捐助了几百万元设备购置资金。

  如今,这些平台孵化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技术达1647项,良好的服务配套让包括“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600余名研发人才由候鸟式迁徙变为安家落户。

  锁定更高发展目标

  规模初具,效益显现,越来越得到各方认可,实践证明盐城当初的方向选对了,发展的路子走对了。然而,盐城人并不满足。

  “毫无疑问,今后环保产业前景广阔、市场巨大。盐城环科城的建设是比较成功的,已经有条件实现更大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我国的‘环保硅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这样认为。

  “中国的‘环保硅谷’是对我们的鼓励,实际上我们还有差距。我们要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超千亿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环保服务出口示范基地和国际环保技术交流中心。”朱克江说。

  目前,环科城正积极引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相关研发机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欧盟环保协会等,并努力向新型轨道交通业等新设备、新材料、新业态拓展。

  除了产业发展,环保也正在融入盐城人的生活中。“我们每周有一节环保实践课,我觉得很有趣。”在盐城环科城实验学校,13岁的初一学生蔡成敏对造纸流程、风力发电产生了浓厚兴趣。校长徐红飞告诉我们,环保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这样环保种子才能深深植根社会。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