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聚力创新谋“三转”
新华社南京12月24日电题:江苏:聚力创新谋“三转”
新华社记者蔡玉高、王珏玢、朱程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转型发展压力,今年以来,制造业总量多年领跑全国的江苏省,聚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制造向创造、产品向品牌、速度向质量的“三转”之变。
从制造到创造:跟随者变身领跑者
作为科教资源大省,江苏一直面临创新有“高原”无“高峰”的尴尬。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制造优势变成创造优势,是江苏近年来矢志追求的目标。
书写桥梁界多项“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由一家江苏企业“吊起”。江苏江阴的民企法尔胜泓昇集团,为港珠澳大桥三座斜拉桥制造了逾2400吨高强度、耐久型斜缆索。
“由生产渔船麻绳起家的小工厂成为国之重器的共同建造者,成功源于对新技术的孜孜以求。”法尔胜缆索公司副总工程师周祝兵说。
科技创新的强大赋能,让越来越多江苏企业从跟随者变为领跑者。
安靠智电不满足于特高压电缆连接件的“隐形冠军”,发力绿色智能地下输电系统,在气体绝缘输电领域领先世界;瑞声科技从手机零部件“代工商”向“创造商”转型,开发出的新技术被国际知名整机厂商作为卖点宣传;亨通集团研发出世界首根大长度500千伏海底电缆,创造了“全球电压等级最高、单根无接头最长”的世界纪录。
从产品到品牌:重创新也重运营
一款重5公斤的童车,承重却可达百斤;一款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获得7个碰撞测试冠军……江苏好孩子集团将这些儿童用品做到了极致。多年来,好孩子销量在中、美、欧等市场保持第一,先后收购两家业内国际大牌,开启自主品牌经营的全球化之路。
“我们正紧抓消费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将目光从产品、品牌向服务领域延伸。”集团董事局主席宋郑还说。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格局,江苏企业舍弃“坐商”思维,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可持续经营,重创造也重“吆喝”。“大力建设品牌的背后,是江苏企业发展能级、经营理念等的综合性转变。”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表示。
海澜之家从广告设计、投放策略、多品牌战略等方面着手拓宽目标消费群体,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0亿元,净利润26亿元;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物联网技术对工程机械进行远程管理和实时监控,将消费者对徐工的品牌认知从“线下”拉到“线上”;雅迪电动车成功入选俄罗斯世界杯官方赞助商,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品牌自信。
统计显示,江苏共创成世界名牌2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中国名牌238个,占全国总数的12%。根据规划,到2020年江苏将培育50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改革开放40年,有一组数据为江苏人所津津乐道:国土面积占全国1.06%、人口占5.8%,经济总量却占全国的10%。“跑得快”更要“跑得远”,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当地更加注重修炼内功,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江苏,以科技为支撑的一批新产品、新产业,正转化为经济提档升级的强劲引擎。成立仅7年的信达生物凭借大力度研发,建立起一条覆盖肿瘤、眼底病等领域的17个新药品种,其中2个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并于11月底在香港成功上市。
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将首次创业选在南京,1年不到,便有4个项目入驻,另有10个项目正在转化,其中6个估值过亿元。南京有望成为国际上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地。
追求高质量发展已有成果。前三季度,江苏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3.4%,新产品产量增长尤其迅速。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96倍,智能电视增长52.2%,3D打印设备增长72.8%。
今年8月,江苏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办法,积极为创新创业“松绑”。“创新更‘给力’,发展才能走得远。”王秦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