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园安乐园小吃升格省级“非遗”

28.01.2016  10:36

    日前,江苏省人民政府以文件形式,公布了第四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15项南京非遗项目入选。老南京人喜欢的永和园面点、京苏大菜、安乐园清真小吃,成为省一级的“舌尖上的非遗”。

  15项南京非遗项目入选

  记者了解到,此次南京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有:秦淮传说故事(民间文学类)、越剧竺派艺术(传统戏剧类)、皮影戏(传统戏剧类)、六合农民画(传统美术类)、南京瓷刻(传统美术类)、古籍修复技艺(南京大学图书馆申报传统技艺类)、皮毛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类)、京苏大菜烹制技艺(传统技艺类)、永和园面点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类)、安乐园清真小吃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类)、张简斋中医温病医术(传统医药类)、金陵洪氏眼科(传统医药类)、金陵中医推拿术(传统医药类)、金陵杨氏中药炮制技艺(传统医药类)、雨花石鉴赏习俗(民俗类)。

  另外,此次南京还有十多项非遗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分别是梁祝传说、六合民歌、六合竹镇高跷、金陵竹刻、南京泥人、南京仿古牙雕、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徐氏毛笔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鸡鸣寺素食制作技艺、张氏接骨术、方巷走北习俗等。

  秦淮传说故事也入选了

  此次成为省级非遗的项目,有哪些有趣的历史呢?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据秦淮区相关人士介绍,他们申报的皮影戏,早在2008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市级非遗,保护单位为秦淮区文化馆。据传,明清时期,夫子庙一带就有皮影戏表演、1955年,由政府向山东济南皮影社引进教师到南京传授皮影戏技艺。

  半个多世纪以来,南京皮影戏演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曾先后为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朋友演出,在国际上颇有声誉。现有市级传承人姚其德、张燕林。

  此次新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非遗中,有一项“秦淮传说故事”颇为引人注目,记者通过秦淮区相关人士了解到,这项非遗项目就是与秦淮河、夫子庙有关的传说,一共有20多个小故事,包括《秦始皇怒抽赶山鞭》、《周处除三害》、《张僧繇画龙点睛》、《沈万山聚宝盆》、《朱元璋计设百猫坊》等在民间流传已久的传说。

  永和园包子要捏24个褶

  对于普通南京人来说,此次新晋的南京地区省级非遗中,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永和园面点”、“京苏大菜”和“安乐园清真小吃”,它们都属于传统技艺类。

  永和园酒楼现在属于古南都集团管理。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永和园酒楼已有115年的历史,他家秦淮风味小吃制作技艺,吸收了扬州小吃、上海小吃等著名小吃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

  永和园小吃品种多达一百多种,酥烧饼、荠菜蒸饺、四味酥饼、小笼包、小烧卖、干菜包等都是代表小吃,具有鲜、香、嫰、烂、脆、酥等不同口感,不但在国内多次获奖,在食客中也享有良好的口碑。

  永和园小吃的制作技艺更是一绝,一只小笼包,要捏出24个纵褶;一块千层油糕,要有24层,每层都要薄如纸,透明得能照见手指;切干丝,则要切得能够穿过针眼。

  据介绍,永和园的历史脉络清晰,其小吃技艺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目前主要的传承人是永和园酒楼厨师长方思瑞。

  不会涨价价格继续“亲民

  此次成为省级非遗的“京苏大菜”同样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传统名菜有罐罐肉、炖生敲、素什锦菜、炖菜核、八宝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几家餐饮老字号,如绿柳居、马祥兴、永和园、江苏酒家、刘长兴等,其传统餐饮技艺都已经成为省级非遗。绿柳居和马祥兴则在申报国家级非遗。

  古南都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字号的餐饮记忆成为省级非遗,对他们来说,责任感更重了,需要发扬匠心精神,继续传承创新,并通过开展内部拜师制来培养传承人。这些小吃成为省级非遗,不会因此高高在上,会继续保持亲民价格,让普通人都能随时感受这“舌尖上的非遗”。(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