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下,旧的金融体制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因此,我国必须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允许不同所有制的资本进入金融业,形成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体系,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要。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已全部开门迎客,这意味着民资设立商业银行将全面铺开。那么,这一新变化会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哪些影响?
符合新常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于换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从经济增长贡献看,民营经济日益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推动力量。但是,民营经济长期得不到正规金融体系的支持。在经济新常态下,旧的金融体制安排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资金配置效率较低,无法很好地支撑中国的经济转型,不利于金融创新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民间金融是对正规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其健康发展关系到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而未来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对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开放程度。因此,为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改革目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引擎,我国必须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允许不同所有制的资本进入金融业,形成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体系,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要。”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崔艳新也对此表示认同。她对国际商报记者说:“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按照一定标准设立民营银行,本身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种,能够为未来银行业的继续创新提供经验。”
改善金融体系
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探索设立民营银行”;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改革重要一环的民营银行试点工作终于破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1月21日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致辞中表示,要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银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于换军认为,民营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改善金融环境,增加金融服务供给,缓解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面临的融资约束,提高融资效率。“首先,发展民营银行符合打破国有资本对金融垄断、强化商业银行预算约束的需要;其次,发展民营小银行可以缓解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再次,发展民营银行可以引导民间借贷发展、遏制借贷冲动;最后,发展民营银行有助于优化银行体系结构、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设立民营银行,金融业一方面可以在总量上提供更多有效的金融供给;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创新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倒逼传统金融改革。”于换军说。
一位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则对国际商报记者坦言,虽然民营银行的发展会给其开展业务带来压力,但民营银行对创新型企业能够给与较大支持的事实却是切实的。“国有银行贷款门槛高,不愿意承担较大风险,再加上自身有一些国家指令性的贷款任务安排,因此,从政策角度看,国有银行并不能很好地服务‘大众创业’的需求。相比之下,民营银行就灵活很多。”该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