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金融创新助力台企“生根”

31.12.2015  10:16
            昨日,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省部级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就新形势下如何继续优化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借助昆山试验区平台推进两岸深度合作作出重要部署。2013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授予昆山在产业技术与金融业务等方面的先行先试权。两年多来,昆山试验区各项改革措施相继落地,在产业深度对接、服务业合作、金融创新三大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和良好成效。   “跨境贷”解决台企融资难   2015年7月28日,位于昆山开发区的台资企业定颖电子签署跨境人民币贷款协议,从台湾玉山银行借入600万元人民币用于新产品研发。该公司财务处协理邱垂明告诉记者,过去公司主要向昆山本地的银行贷款,或是通过外债等形式向相关外资银行借贷。“我们作为台湾的上市公司,在岛内跟各银行机构有固定业务往来,现在可直接向台湾的银行贷款,更加方便,而且融资成本更低。”   当天,包括定颖电子在内,首批共有建昌金属、龙灯化学、六和铸造等30家台企签署“跨境贷”创新业务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意向金额达3.7亿元。这也标志着昆山在全省率先启动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本地台资企业可从台湾的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在大陆投资的中小台企也普遍存在融资难现象,但如果这家公司的母公司在台湾就和我们有合作,那么企业在大陆就不必再担保,可以直接融资。”台湾彰化银行昆山支行行长翁一新介绍,在“跨境贷”政策支持下,不少大陆中小台企顺利解决了融资难问题,“相比许多企业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放缓投资速度,台商对大陆、对昆山的投资热度依然很高涨。”   昆山市发改委金融办副主任孙剑波介绍,两年来,昆山已有近300家台资企业集团开设人民币双向借款账户,双向借款规模达186亿元人民币。签约借款平均利率仅3.4%,低于境内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相关企业节约利息支出3亿元左右,不仅拓宽台资企业融资渠道,更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打造两岸产业金融合作平台   目前,昆山试验区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项目在全国15个试点地区中是最多的,试点业务的先发效应突出。同时,昆山是所有试点中唯一享有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业务政策的特殊区域,尤其是集团内部双向借款,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   “在试点一年调查中发现,办理集团内部双向借款的企业中,43.1%的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有所增加,69.2%的企业表示在未来的进出口业务中将加大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重。” 中国人民银行昆山支行副行长吕伟说,昆山台企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已形成示范效应,推动了地区整体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这个过程中,业务试点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两岸产业金融资源的集聚,昆山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完善。昆山联合台湾金融服务业联合总会、各专业公会和两岸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两岸产业链企业为主体、组合金融服务为核心、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支撑的两岸产业金融服务平台。   加速台企转型步伐   “得益于人民币结算业务,2015年公司减少汇兑成本900万,这还是因为受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影响,2014年减少1000万,2013年也有700万,这些节约下来的成本则有效推动了公司研发实力的提升。”研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行政助理魏大钧介绍说。   2013年4月,研华科技顺利完成币制转换工作,成为昆山首家完成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台资企业。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持续引导和协助下,公司积极拓展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在降低银行汇兑手续费、规避汇率浮动方面,为企业降低了大量成本,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率。   和研华一样,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就地升级,果断加快布局调整步伐。统一、正崴、昆达、荣成等50余家台资企业集团加快大陆投融资布局调整步伐,在昆山设立或筹建投资、采购、销售和运营总部。金利科技、沪士电子和新莱应材等3家台资企业在大陆主板成功上市,柏承科技挂牌“新三板”,龙灯化学、联德精密等6家企业成功返台上市(柜),台资企业上市(柜)数量居全国县级市首位。